中國內蒙古白雲鄂博的稀土礦。路透社
西方國家近年致力發展國內稀土產業,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北京近日宣布擴大管制稀土出口,仍對全球造成衝擊,以下為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地的稀土產業發展概況。
●澳洲
澳洲擁有全球第4大稀土蘊藏量,並計劃增加產量,去年其稀土產量為1萬3000公噸。
澳洲政府推動「2023年至2030年關鍵礦產戰略」(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 2023–2030),以促進國內關鍵礦物產業成長、擴大下游加工量能。
該國知名稀土專案包含阿拉弗拉稀土公司(Arafura Rare Earths)的諾蘭斯計畫(Nolans Project),將在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設置礦場、加工廠及其他相關基礎建設,有望成為澳洲首批將稀土礦石提煉為稀土氧化物的加工設施之一。
伊盧卡資源公司(Iluka Resources)在西岸城鎮伊內瓦巴(Eneabba)新設的稀土精煉廠則預計2027年投產,這項工程已獲澳洲政府16.5億澳元貸款。
澳洲國會今年也通過法案,讓加工及精煉31種關鍵礦產的生產計畫可享相關成本10%的稅務優惠,最長期限為10年。
●美國
美國去年稀土產量據估為4萬5000公噸,價值達2.6億美元,主要礦場是美國礦業公司MP Materials位於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場。
美國政府積極透過投資、貸款、稅務優惠與長期採購承諾等方式,支持MP Materials提高加工產能及稀土磁鐵產量,國防部甚至成為MP Materials最大股東。
今年10月,澳洲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與美國企業Noveon Magnetics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向美國國防及商業部門供應稀土永久磁鐵。
●加拿大
加拿大擁有全球目前已知最大規模的稀土金屬蘊藏量及資源之一,2023年估計其稀土氧化物蘊藏量達1520萬公噸以上。
在加拿大政府近年推出的「關鍵礦產戰略」(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中,有6種礦產因具備促進加國經濟成長的獨特潛力,且為重要供應鏈所需必要原料,而被列為優先發展礦物,其中包含稀土元素。
今年8月,加拿大和德國簽署聯合意向聲明,深化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研發跟注資等方面的合作,涉及產業範圍包含電動車製造、國防與航太。
●歐洲
歐洲原料聯盟(European Raw Materials Alliance)2020年在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導下成立,旨在找出並解決監管方面的障礙及機會,協助歐洲和全球發展替代的稀土供應鏈。
歐洲原料聯盟的報告指出,儘管歐洲具有豐富的稀土蘊藏量,但缺乏大規模開採活動。
根據歐洲原料聯盟,歐洲各地至少有14項稀土相關計畫,投資額達17億歐元,將構成歐洲稀土產業的基礎,有望於2030年前滿足歐盟20%需求。
歐洲知名稀土計畫是位於英國東約克郡鹽區(Saltend)的彭薩納公司(Pensana)稀土精煉廠,其目標為滿足全球對釹(neodymium)和氧化鐠(praseodymium oxide)需求的5%。
此外,法國跟愛沙尼亞也有稀土加工設施。
●開發稀土會造成什麼汙染?如何降低對環境影響?
稀土屬高汙染產業,從開採到冶煉,都會對環境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等傷害,冶煉過程中,也會造成水及空氣汙染。
因此,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地區及國家雖然擁有豐富稀土資源,但多暫停開採,選擇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向中國進口稀土原料。
為了減少稀土產業對環境的影響,改良開採及加工技術、加強汙染防制跟環境監管,以及研發新技術以更有效率地自電子廢棄物回收稀土元素再利用,被視為幾大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