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哈爾珠寶店展售的金條。路透社
金價近年來不斷上漲,本週一開盤就飆破每英兩3900美元價位,再創歷史新高,已經在挑戰4000美元關卡。但投資大老警示,支撐黃金需求的客觀因素,恐怕對整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是個壞消息。
黃金現貨價格週一(6日)飆到每英兩3977美元,距離4000美元關卡僅一步之遙。在美國聯邦政府關門進入第二週,法國政局動盪的情況下,投資人避險需求濃厚,很可能近日就把金價推上4000美元。
漲幅將近是股市的三倍過去一年來金價已經飆漲49%,遠遠超過美國股市大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8%漲幅,也同樣超越追蹤全球股市的MSCI指數的18%漲幅。如果說股市更加代表美國與全球經濟的基本面展望,黃金價格漲幅遠超過股市,恐怕反映的是很大的焦慮感,而不是對未來的信心。
投資圈傳奇人物,城堡避險基金(Citadel)創辦人葛里芬(Ken Griffin)週二(7日)接受彭博新聞訪問時說,金價的飆漲顯示投資人把黃金視為比美元更安全的資產,是非常明顯的市場「去美元化」狀況,這個趨勢極度令人擔憂。
黃金是一種避險資產,尤其在戰亂時期是最可靠的資產之一。但是一般來說,黃金,尤其實體黃金是一種「死」資產,本身不會生利息,流動性也無法跟主流貨幣相比。黃金原本這種「另類選擇」的資產定位,如今卻變得愈來愈主流,這是投資大老憂慮的現象。
投資人顯現對美元不信任葛里芬說:「我們看到非常龐大的資產通膨狀況是脫離美元,因為大家正在尋找有效的去美元化、或者在投資組合降低對美國主權風險的辦法。」一言以蔽之,投資人對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對世界金融體系根基的美元產生了很深的不信任感。
這些不信任來自多重的因素,其中包括美國政府負債朝失控的方向前進,美債信評已經被剝奪最高等級。而川普政府上台後的貿易戰、大減稅、威脅聯準會(Fed)獨立性的行為,也讓美元資產顯得更加不可靠。
因此,投資人轉向大舉購入黃金、比特幣加密幣資產以及白銀等,這些資金轉向行為被稱為「貶值性押注」,即看貶美元。
不只民間投資人,各國央行,尤其是中國等對美國愈加不信任的央行都在帶頭猛買黃金。中國人民銀行週二發布的統計報告指出,截至今年9月,人行已經連續11個月增持黃金。這個中國央行的黃金總儲備量已經從8月的7402萬英兩,9月再增持4萬英兩至7406萬英兩(約2303.5萬公噸)。
葛里芬也指出,美國目前極度寬鬆的財政與貨幣刺激狀況,根本就像美國已經陷入嚴重衰退,宛如小孩子的「糖分高潮」。這意味著貨幣購買力貶值、通膨捲土重來的壓力很大。
若對美元的不信任繼續維持,美國債務膨脹下聯準會迫於川普政府壓力開始「印鈔票」,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泡沫化風險將十分顯著。黃金的飆漲,因此是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