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韓成長緩慢、台灣全速前進 韓媒曝「3關鍵原因」

    2025-09-15 16:32 / 作者 李鎮宇
    2023年9月26日,美國紐約證交所螢幕上的台積電標誌。路透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9/15)報導,最新預測顯示,台灣的人均GDP將於今年超越南韓,為何南韓成長速度緩慢,台灣卻能全速前進?韓媒指出3大關鍵原因,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發現新的成長引擎,政府也大力支援AI產業,且在人才競爭力方面,我國更大幅超越南韓的世界排名。

    據《朝鮮日報》報導,在2000年代初期,南韓的經濟成長,壓倒性地勝過台灣,但最新預測顯示,台灣今年的人均GDP將達到3萬8066美元(約115.5萬元台幣),超越南韓的3萬7430美元(約113.6萬元台幣),為時隔22年首度發生反轉,另外,預估也指出,台灣將比南韓更快達到「人均GDP 4萬美元」的目標,韓媒指出,背後有3大關鍵原因。

    關鍵一:台灣找到新的成長動力

    專家指出,南韓落後台灣的首要原因,就是失去成長動力,在2016年突破人均GDP 3萬美元之前,南韓主要依賴半導體,以及汽車、化學、煉油等產業,但在2016年過後,長達10年都沒有找到新的「成長引擎」,如果比較20年前與現在,南韓的10大出口項目,其中有9個完全相同,大多是1970至1980年代重點扶植的重化工業產品。

    相較之下,台灣採取「選擇與集中」的策略,在半導體領域發現新成長引擎,並將重點放在晶圓代工,祥明大學專攻半導體領域的教授李鍾煥(이종환,音譯)指出:「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比記憶體的市場大了2倍以上,雖然三星從10年前開始投入晶圓代工,卻未能縮小差距。」

    關鍵二:台灣大力支援AI產業

    台灣政府很早就將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列為「未來核心產業」,並給予全力支持,前總統蔡英文曾誓言,要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矽谷」,並從2016年起集中投資相關產業,到了2020年代,政府更提出要將台灣建設成「AI 島」,並將1%以上的GDP投資AI,另外,台灣政府也對AI新創企業祭出節稅優惠,並與台積電合作,擴建AI晶片的生產設施。

    南韓政府直到今年,才提出要成為「AI三大強國」的目標,南韓政府近日宣布,將加大AI投資,但編列預算僅3兆韓元(約650億元台幣)。天主教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梁俊錫(양준석,音譯)則認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不像韓國一樣容易受到供應鏈或勞動市場僵化的影響。」

    關鍵三:台灣人才競爭力高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報告,台灣排名第17名,遠超過南韓(第37名)、中國(第38名)、日本(第40名),在亞洲僅次於香港(第4名)與新加坡(第7名),在台灣不少優秀人才進入AI、半導體產業,這些產業薪資優渥,社會地位也受到肯定。

    但南韓的情況完全相反,科學技術領域的核心人才,常因企業或學術界的待遇不佳,轉往海外求職,南韓統計廳的資料顯示,該國理工科博士畢業後,在海外居留的比例,已從2020年的15.3%,上升至2024年的22.7%,同一時期台灣從8.5%下降至7.2%。

    專攻半導體領域的教授李鍾煥感嘆:「在韓國,即便設立半導體學系,不少學生仍會轉讀醫科。」
    李鎮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