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日本東京,右翼政黨「參政黨」支持者在參院選舉前夕參加造勢活動。路透社
日本今天(7/20)舉行參議院改選,通膨、物價等經濟議題依然是主軸,但隨著提倡「日本優先」的右翼政黨「參政黨」上月在東京都議會選舉取得突破,其主打的移民問題也受到更多重視。本文根據《日經亞洲》一文整理日本參院選舉3個重點,包含選舉席次概況及主要議題。
1. 選舉概況日本參院共248席,每3年改選約半數席次。本次改選125席,包括比例代表制分配的50席、各地選區74席、東京都補選1席。
日本在二戰後絕大部分時間是自民黨執政,自民黨與盟友公明黨此次必須贏得50席,才能維持在參院的多數。
去年10月日本眾議院選舉時,自民黨和公民黨表現不佳,失去多數席,若這次參院也失利,將會失去對國會的控制權。這可能導致多種結果,例如首相石破茂下台、提前大選,加速政府變動,進而影響日本和美國關稅談判的進度;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公布將對日本徵收25%對等關稅,談判期限8月1日就迫在眉睫。
石破茂上任後民調一直慘烈,日本時事通信社上週民調顯示,石破內閣支持率降至20.8%,跌破上台以來新低;不支持率升至55.0%,是其上台以來最高。
2. 經濟議題:通膨和消費稅日本6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含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高3.3%,遠高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此外,日本米價高漲的狀況近幾個月屢上新聞,還成為川普拿來施壓日本的籌碼。
實質收入停滯,則引發所得稅門檻「年收103萬元之壁」減免爭議。日本現行免繳所得稅的門檻為103萬日圓,但考慮到這三十多年來的物價變化,日本內閣擬將門檻放寬為123萬日圓。
日本對一般商品徵收10%消費稅、食品徵8%,在野黨主張「廢除消費稅」來緩解生活支出問題,獲得大量支持。執政黨反對減稅,認為稅收是維持國家社福系統的必要來源,不可動搖,並提出一次性的現金發放,認為這比較快。
據《日經》和東京電視台6月民調,稅務問題已超越日本傳統左右翼黨爭,無論是右翼的參政黨、左翼的令和新選組,邊緣小黨的支持者大多支持減稅。以年齡層來看,60多歲和70歲以上族群最支持維持消費稅稅率。不過,這個族群本來就是自民黨基本盤。
若自民黨參院改選不力,可能必須對小黨做出讓步,涉及減稅的政策將引發財政壓力、日本公債和日圓被拋售。上週,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到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最高水準。
3. 移民議題:歐美有前車之鑑提倡「日本優先」的參政黨在上月首度在東京都議會贏得席次,被認為可能是個指標。參政黨只是個小黨,目前在眾議院有3席,2022年首度在參院選舉贏得第一個席次,這次目標是6席,樂觀來說則是上看10至15席。
據《日經》和東京電視台民調,40多歲族群對參政黨的支持度最高,這個年齡層正是日本「失落的一代」,於70至80年代出生,1993年左右出社會時正逢日本經濟泡沫化,勞動市場供過於求,許多人無法找到穩定正職工作,最後只能兼職或成為自由業者。
日本長年以觀光為重要收入,加上因應高齡化和人口減少,也推出了吸引外籍勞工的政策,但外國人與本國人之間的文化摩擦越來越多,讓更多人擔心未來如何與外來移民共處。
日興證券金融分析師末澤豪謙指出,近年歐美已出現社會不平等、移民和難民議題、通膨率居高不下而導致政府失去民心的狀況,英國、法國、日本、美國、德國的執政黨輪流敗選,而日本的情況「已經開始與歐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