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政府組織「環保基金會」的甲烷衛星。翻攝edf.org
全球暖化還有救嗎?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的話可能很難。溫室氣體當中,吸熱能力最強的是甲烷,一枚專門監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過程排放甲烷狀況的衛星近日失聯,是氣候監控行動的重大損失;這枚衛星屬於非政府組織、數據公開,而目前其他許多監測甲烷排放的衛星都是私人的,相對不透明。
英國廣播公司(BBC)本月3日報導,這枚「甲烷衛星」(MethaneSat)是美國非政府組織「環保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開發多年的成果。環保基金會表示,甲烷衛星10天前通訊中斷,一直無法重新連線,「嘗試了所有方法後,我們認為不大可能恢復通訊」,目前正在調查原因。
甲烷衛星造價8800萬美元(約25.4億元台幣),其開發得到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科技巨頭Google等大企業支持,搭載最靈敏的儀器,可以探測到更微小的排放源。
甲烷衛星去年3月才搭全球首富馬斯克的SpaceX 火箭升空,計畫收集5年的甲烷排放數據,找出甲烷排放量最嚴重的罪魁禍首。甲烷衛星發射後,收集到的數據大部分都是公開的,供各國政府和科學家檢視。
由非政府組織主導的甲烷衛星對於監控非常重要,因為目前許多監測甲烷的衛星都是私人的,意即數據可能就掌握在排放最多甲烷的機構,球員兼裁判,很難令人信服。
目前,另一個主要的甲烷監測資料來源是非營利組織Carbon Mapper,該組織會公布歐洲太空總署「哨兵5號」(Sentinel-5P)衛星收集到的數據,但哨兵5號的監測行動預計今年10月就會結束,不確定會否繼續。
甲烷是吸熱能力最強的溫室氣體,雖然它在大氣中降解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很多,但科學家評估,甲烷100年內吸收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28倍左右。
甲烷排放來源包含石油與天然氣生產過程、農牧活動、垃圾掩埋場的食物分解過程。雖然國際社會承諾在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降低30%,但過去幾年來,甲烷排放量仍年年增加,不大可能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