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黃海設置可疑設施,該海域向來為美韓聯合軍演地點之一,未來恐引發更多衝突。圖為2023年3月6日,美國空軍派出B-52H轟炸機,南韓空軍則派出F-15K和KF-16,在黃海上空進行聯合軍演。翻攝南韓國防部臉書
據南韓媒體今天(4/21)報導,中國在黃海爭端海域設置固定結構工程,宣稱只是養魚場的管理設施,不過南韓媒體委託美國衛星影像公司,分析多張衛星畫面,發現中國設置的固定結構工程,其實是退役的石油鑽井船,中國將其擴建,成為足球場大小的「人工島」。專家呼籲,南韓政府應盡快阻止中國繼續建設,否則黃海恐如同南海一般,被中國的人工建築逐漸佔據。
廢棄的石油鑽井船據《朝鮮日報》報導,中國在黃海爭端海域「臨時措施區」(PMZ),擅自設置固定結構工程,昨天南韓媒體掌握消息,這是一艘曾於中東地區使用過,目前已廢棄的石油鑽井船。
報導指出,中國購買這艘廢棄的石油鑽井船,將其擴建後,設置於中韓之間的爭端海域,並宣稱其為「養魚場的管理設施」,在禁止進行漁業以外開發活動的「臨時措施區」,以漁業設施的名義,建造了一座實質影響海上邊界的「迷你人工島」。
《朝鮮日報》委託美國衛星影像公司SkyFi,對大量衛星畫面進行分析,發現這座固定結構工程,長80公尺、寬100公尺、高50公尺,設有一座直升機升降平台,平台上寫著大大的英文字母「H」,並建有3座鋼橋。在該固定結構工程東南方3公里處,是中國去年5月設置的「深藍2號」移動式工程,中國宣稱該移動式工程為「養魚場」。
容納100人的小型人工島南韓海洋科學技術研究院今年2月派出海洋調查船「大地號」(Onnuri),拍攝「深藍1號」、「深藍2號」及固定結構工程的照片,在固定結構工程的側面寫著「ATLANTIC AMSTERDAM(大西洋阿姆斯特丹)」,查閱其來歷,發現這艘石油鑽井船1982年於法國建造,曾在中東地區投入運用,已於2016年廢棄。
從過去3年來多張衛星照片發現,中國於2022年10月在北緯35度、東經122度設置該固定結構工程後,該工程位置維持在同一座標,完全沒有移動。
分析指出,這座固定結構工程約可容納100人,南韓海洋水產部的官員指出:「大概跟一座足球場一樣大,可以說是一座小型人工島。」
海域恐遭重金屬汙染有專家認為,中國的工程可能會汙染黃海的水質,南韓海洋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人士指出:「如果像是中國所宣稱的那樣,『深藍1號』及『深藍2號』是用來飼養30萬至40萬條鮭魚的養魚場,恐在該海域使用大量飼料及抗生素」、「深藍設施的直徑70公尺、高71公尺,如果這樣的鋼筋建築長期浸在海水中,可能造成重金屬汙染。」
中國的人工設施也可能影響漁業活動或船隻交通,違反中韓之間的漁業協議,國際海洋法庭前副書記官金斗英(김두영)表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可以在每座建物周圍,設立半徑500公尺的安全區,如果中國建立數個設施,將形成數十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導致韓方船隻無法進入。」
世宗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員申範哲(신범철)強調:「西海是經濟、軍事和外交的戰略要地(西海意指黃海,因該海域位於南韓西方,韓方稱該海域為西海)」、「政府必須盡快阻止中國的可疑活動,進行積極管理,避免西海淪為南海一般的情況。」過去10年來,中國在南海爭議海域,持續進行軍事建設,已成為鄰國及美國等國家的威脅。
南韓國會最大黨:立刻停止設置南韓國會最大黨「共同民主黨」昨天表示:「相關建物的設置,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紛爭,希望中國立刻停止,並配合我方政府進行調查」。國會第二大黨「國民力量黨」則強調:「有關設置固定結構工程的可疑活動,中國需要作出明確的解釋,我們敦促中國做出負責任的回應,維持國際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於2013年宣布:「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後中國在南海和黃海的軍演次數持續增加,2021年中國通過《海警法》,授權海警在管轄海域對國外船隻使用武器。今年2月南韓海洋調查船「大地號」進入「臨時措施區」,遭中國海警阻撓,雙方緊張對峙長達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