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向記者宣布,黨員已投票通過授權處理解散程序。路透社
曾是香港立法會最大政黨的民主黨,走過30個年頭後終於在北京施壓下邁向終點,黨員昨(4/13)在大會中同意解散。該黨多名成員日前透露,已接獲北京官員警告,要求在12月立法會選舉前解散。
香港民主黨昨天召開特別會員大會,逾100人出席,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授權中央委員會進一步處理解散事宜。
黨主席羅健熙會後向媒體表示,該黨正尋找法律和會計人士協助處理清盤事宜,將依黨章規定處理黨產安排。若有剩餘黨產,將會捐給為香港努力的本地團體,不會捐給海外團體。
民主黨成立於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的1994年,該黨團結香港的民主勢力,是首個帶領港人爭取民主的大型政黨。該黨創黨成員楊森等數名成員上週向外媒表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官員或與北京有聯繫的中間人一直要求該黨解散。
羅健熙13日在媒體包圍下,宣布黨員通過解散,。路透社
楊森表示,創黨時就知道,要建立民主香港會是「困難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的確難以實現。
中央社報導,港人爭取民主,始於中國與英國於1982年商談香港前途問題,當時香港人心浮動,既擔心前景不明朗,也害怕失去自由和法治。這股憂慮的氛圍喚醒了部分人對民主的渴望,於是社會上出現了爭取民主的聲音。
1989年北京爆發學運及「六四」天安事件,令更多港人站出來爭取民主。1990年,律師李柱銘和已故教師司徒華等人組成民主同盟,帶領港人爭取民主。4年後,民主同盟與另一政治組織匯點組成民主黨。
之後香港又陸續出現「社會民主連線」、「公民黨」等政黨,形成龐大的「泛民主派」力量,其中仍以民主黨最具實力和代表性,擁有最多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
報導指出,泛民主派為了爭取民主,不時走上街頭抗爭,但民主黨與北京的關係似乎從未決裂,彼此保持溝通,曾就民主進度達成重要協議。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泛民主派中的年輕力量越來越想早日實現「真普選」,引發2014年底的「占領中環運動」,盼北京當局同意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實施全民普選。
「占中」之後,泛民陣營中的年輕力量迅速崛起,他們一改過往以民主黨為首的傳統泛民與北京溝通的立場。這些年輕力量在政治立場上也有別於傳統泛民,有人主張本土自決,甚至有人提倡「港獨」,比如青年新政、本土民主前線等。
羅健熙(左)、莫建成(右)成為香港民主黨末代正、副主席。路透社
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後,北京當局透過「國家安全」相關立法,強力打壓香港的異議聲音。目前民主黨仍有5名黨員遭關押,包括前主席何俊仁、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人。
民主黨2月20日召開中央委員會討論前路,主席羅健熙當時已表示該黨會解散,但未說明具體原因,解散時間表也有待安排。
楊森上週向外媒表示,中國官員已要求民主黨解散。他呼籲黨員支持動議,授權領導層處理解散程序。他說:「我對此並不開心。但我可以預見,若我們拒絕解散,將付出極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