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談判或報復有用嗎?分析:川普關稅對亞洲有何影響?會如何發展?

    2025-04-03 21:13 / 作者 莊蕙嘉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4/2)於白宮公布對各國「對等關稅」措施。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04/02)宣布對全球185國課徵新關稅,亞洲國家除中國外,最高稅率是柬埔寨的49%。日經亞洲整理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對亞洲造成的影響。

    川普關稅的根據?

    川普早在就職時就宣稱,要打擊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措施。他週三在記者會中說:「外國領導人偷走我們的工作,外國騙子洗劫我們的工廠,外國拾荒者摧毀我們曾經美好的美國夢。」

    對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成為這波關稅的首要目標。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家是中國,其他還包括歐盟、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南韓、加拿大、印度及泰國等。

    川普指出,許多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限制及課徵關稅,還點名泰國、越南和印度3國,對美國出口的摩托車課徵超過60%的關稅。

    經濟學家指出,數個亞洲國家被課徵相當高的關稅,包括越南 46%、柬埔寨49%、寮國48%,這些稅率實施可能性很高,因為中國企業一直透過這些東南亞國家轉運商品,逃避中國商品被徵收關稅。

    包括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梅農(Jayant Menon)在內,全球許多經濟學家已證明,川普關稅的計算公式約莫就是出口額減進口額再除以2,而代表基準稅率的「低消」是10%。

    梅農說:「重點是,這種做法是武斷的,無助於商業交流發展,也導致貿易政策武器化達到新高度。」

    新關稅政策和之前的有何關係?

    川普政府陸續公布的關稅政策頗為複雜,但並非所有關稅都是疊加的。

    以中國為例,川普先前已宣布對中國加徵20%關稅,3月4日生效;最新關稅是34%,以中國的情況確實是疊加的,合計54%。但是在川普就任前,美國已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因此部分商品總計關稅恐高達80%。

    花旗分析師估計,中國商品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為65%,這「幾乎是中美貿易無法負擔的關稅水準」。花旗估算,在如此極端的情況下,考慮潛在的抵消措施之前,重度關稅可能導致中國的經濟增速下降2.4個百分點,出口暴跌15.4個百分點。

    不過川普週三表示,新的關稅不會與他先前宣布、針對鋼鋁和汽車業徵收的特定關稅疊加。此外,白宮官員也解釋,新稅率不適用於半導體和藥品,這兩類產品適用國家安全關稅。

    新關稅由誰埋單?

    川普宣布,他先前提過的新政府單位「外部稅收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ERS)將正式成立,負責徵收美國企業和其他進口商繳納的關稅。目前美國關稅徵收單位是海關與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據估計,2024財年美國收到的關稅總額為880.7億美元(約2.9兆元台幣)。

    但是,最終誰會為新關稅造成的負擔埋單卻可能很複雜,因為企業可以對消費者提高價格來轉嫁關稅成本,從而推升通膨。

    美國進口商也可能向供應商施壓,要求降低價格,彌補關稅增加的成本。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美國目前為止所有的關稅加總起來,將造成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損失7630億美元。

    華府顧問公司「DGA歐布萊特石橋集團」(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合夥人伍德克(Joerg Wuttke)指出:「如此不斷加徵關稅,主要懲罰的是美國社會的底層:中下階層,而川普的選民大多來自這一階層。」

    他也提到:「通膨需要90天才能在整個系統中逐漸顯現,我們預期,夏季時通膨將出現驚人增長。聯準會將如何應對?會升息嗎?我們進入了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從未見過的未知領域。」

    川普的關稅大刀能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嗎?

    川普在週三的記者會宣稱,新關稅政策將創造「美國的黃金年代」。

    其他人認為,倒不是說是「混亂年代」。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歐爾森(Stephen Olson)形容:「世界最大進口國現在在邊境立了塊告示牌說『關閉業務』。川普的意圖明顯,就是要拆解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對等關稅制度很大程度上將實現這個目標。」

    貿易專家和經濟學家認為,川普關稅政策不太可能讓企業將製造業迅速轉移到美國。

    根據美國統計局數據,這波受關稅影響的亞洲國家,許多是出口農產品或低階製造業商品到美國,且金額以數十億美元計,例如中國及印度的農產品,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的紡織品等。

    研究公司Asia Decoded創辦人基肖爾(Priyanka Kishore)指出:「一開始將有許多混亂,我們已經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在生效之前反覆經歷暫停。因此,我們預期其中一些新關稅也會如此。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有多少協商空間。」

    而長期下來,原本的貿易國可能會尋求減少與美國往來。

    密西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教授米勒(Jason Miller)說:「我預期,川普關稅將進一步促使世界其他國家彼此增加貿易,同時減少與美國的貿易。我們已經見到,中國、南韓和日本正在討論貿易協定。」

    梅農說:「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迫使各國考慮規避風險:不是規避中國,而是規避美國。從戰略意義來看,中國是這一怪誕貿易政策的受益者。」

    接下來會如何發展?有談判空間嗎?

    許多人認為,川普關稅是一招談判戰術,迫使貿易夥伴讓步,而他的最新政策已然劃出戰線。

    包括日本和越南在內,許多國家已表達迫切想與美國協商的意願。越南政府宣布,副總理將率領一個各企業領袖組成的代表團,下週訪美,成員包括越南第二大民營銀行「西貢商業信用銀行」及越捷航空老闆。

    歐爾森說,接下來有2種可能發展:「受影響的貿易夥伴,要嘛堅持立場並進行報復,希望川普被迫讓步,要嘛尋求與川普達成『交易』,避開關稅。」

    他也警告,若是選擇對美報復的國家,可能招致川普立刻再調高關稅,「一旦這個報復與反報復的循環開啟,要確切知道何處是盡頭是不可能的。然而若與這場關稅戰相比,1930年代大蕭條的經濟傷害恐怕顯得微不足道」。

    歐爾森更直言,就算透過談判獲得美國讓步,也沒什麼好慶祝的, 「因為到那時,川普實質上已經將貿易關係從一個基於共同議定規則和逐步自由貿易的體系,轉變為一個類似由有組織的犯罪集團經營的『保護勒索』。前提是,你必須付出,才能避免受苦」。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