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政府和塑膠業代表25日將於南韓釜山集會,討論如何制定國際塑膠公約,解決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美聯社
越來越多海洋和地表面積被廢棄垃圾物占據,但若不出手管制,塑膠製品產量即將在16年內增加7成。為了不讓地球變成「塑膠垃圾星球」,各國政府和業界代表今日聚集在南韓釜山,要進行第5度協商,盼能促成管制塑膠品製造、使用和回收的國際協定。
國際社會對於是否立法管制塑膠品而陷入分歧,促成制定國際塑膠公約的會議已經舉行4次,卻遲遲無法達成有效進展。在各國政府和業界代表週一(11/25)在南韓釜山展開第5次大會時,聯合國官員發出嚴厲訊息警告,地球「正被塑膠噎死」,「塑膠製品正汙染湖泊、河流、海洋,甚至是人體」。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執行長安德森(Inger Andersen)說:「不要再把塑膠瓶罐往馬路下方踢…這攸關世代之間的正義,攸關我們之後的世世代代要與所有塑膠垃圾共存。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在釜山完成此任務吧。」
第五次塑膠公約會議於南韓釜山展開。環保團體在場外示威要求各國立刻著手解決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美聯社
第五次塑膠公約會議於南韓釜山展開。環保團體在場外示威要求各國立刻著手解決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美聯社
由挪威和盧安達主導,包括歐盟在內等66國表示,希望能透過上游設計、製造和消費等過程管制塑膠製品。受海洋塑膠圾垃汙染最嚴重的太平洋島國在會前強力呼籲,各國應從上游開始管控塑膠製品。
密克羅尼西亞代表克拉爾(Dennis Clare)說:「我們認為這會是條約的核心,從上游找到問題來源。重點標語會是:不能透過回收解決問題根源。」
不過塑膠製品原料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國則是抱持反對立場。他們強烈反對限制塑膠物生產。
根據塑料工業協會(Plas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大聚丙烯(polypropylene)出口商,佔去年總出口量約17%。聚丙烯是塑料物的主要製作材料。
位於印度的垃圾山充斥著塑膠垃圾。美聯社
位於巴西的垃圾山。美聯社
此外,中國、美國和德國則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塑膠物進出口國。
塑膠業者主張,相關管制條約應聚焦在塑膠品製造的新設計、回收和重複使用。國際化學工業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emical Associations)秘書長雅恩(Chris Jahn)說,若公約限制塑膠製造,會讓許多國家杯葛參加,反而不利後續進展。
根據經合組織(OECD),若不出手管制,全球的塑膠生產和使用量將於2040年達到7.36億噸,比2020年增加7成之多。本月稍早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在還有機會可終結塑膠汙染。該報告建議的管制方法包括:規定未來新塑膠製品必須有4成使用回收塑膠;限制新產量不得超過2020年的水準;加大對處理塑膠垃圾技術的投資;對塑膠包裝課徵小額費用。
這場塑膠公約的會前會於本週一起展開為期1週的討論直至12月1日為止。部分專家說,要解決如此龐大的塑膠垃圾問題,唯有制定國際公約才可能達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