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克強同窗:中國不能再公布經不起推敲的經濟數據

    2024-11-18 21:27 / 作者 陳家齊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遺體告別式11月2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群媒體流出現場畫面。X平台
    中國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大學同窗,華裔法籍知名法律人陶景洲,投書《金融時報》呼籲,中國不能再公布無法經受檢驗的經濟數據,也不該繼續執著5%的經濟增長目標,應誠實對待經濟狀況,否則將惡性循環。

    陶景洲現任香港仲裁事務所仲裁員,他是李克強在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同學,在商事法是重量級的人物。他在投書中開頭就引用李克強2007年說的話。李克強當時表示中國政府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並不可靠,他是靠三個指標來觀察真正的經濟狀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以及銀行貸款發放量。這三個指標就成了「李克強指數」。

    陶景洲指出,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廣受質疑,中國政府也封禁對中國經濟不利或者批評的言論。甚至有中國經濟學家朱恆鵬,上月傳出因為在私人微信群組批評經濟問題而「被失蹤」。這使得網友戲稱中國最近的經濟增長來源,是國家統計局、中宣部以及網路管理部門。

    但這種狀況無法持續下去,陶景洲說,投資人必須要有可以信賴的GDP、失業率與消費指數可以參考。如果這些數據都經不起推敲,中國將陷入所謂的塔西陀陷阱:由於政府在一些資訊上喪失公信力,民眾會停止相信任何的政府訊息,並總是假設最糟糕的狀況。

    透明、法治、客觀的經濟評論是讓商界做出決策的重要因素,這種政府失去公信力的情況,無法提振消費與投資信心。而且一個數據造假,往往就需要另一個數據造假來圓謊,成為惡性循環。

    他呼籲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以中國目前這麼龐大的經濟體量來說,增長減緩、進行調整是很自然的事,低於5%的經濟增長率不該再被視為禁忌。

    最後的結論是,陶景洲說:「專家公開、批評性的分析不但應該獲得允許,還應該加以鼓勵,以支持經濟可以持續性地增長。」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