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示意圖。路透社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牽動全球局勢,當前與美國競爭最激烈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密切關注。不過分析指出,無論川普或賀錦麗當選,美中之間在貿易、科技與國安議題上的對立態勢不會改變。
路透社指出,如果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當選,中國學者預期他的批評言論會更尖刻,而且可能祭出更高的關稅,但也有學者認為,川普的想法務實,可能在台灣與貿易議題上和中國達成交易。
若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中方預期她會延續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政策,在台灣問題、科技禁令、烏俄及中東衝突上與盟友聯手對抗中俄。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結果如何,美中關係都不太可能有太大改變,因為雙方的地緣政治競爭已經相當廣泛,而且無論在共和或民主黨,即使只是讓人產生向中國示好的觀感,在政治上都是致命之舉。
中國「全球化智庫」創辦人王輝耀向路透社表示,無論誰當選,美中之間「結構性」的緊張關係都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且已是美國兩黨共識。
川普可能拿台灣當交易籌碼 北大學者:中國不會接受北京大學學者王緝思、胡然、趙建偉八月曾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撰文,直指無論川普或賀錦麗當選,「都會給中國帶來挑戰和不利影響」。但他們也指出,兩人似乎都「不希望中美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或切斷所有經濟和社會聯繫」。他們指出,因此中方對於大選結果「不太可能有明確的偏向」。
不過,川普自去年以來數度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會協防台灣時都避而不談,與拜登任內四度做出肯定回答大相逕庭。上月川普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被問及若台灣遭共軍封鎖是否會出兵時,川普僅表示會對中國提高關稅,又說此事不會發生,「因為習近平尊敬他」。
王緝思、胡然、趙建偉在《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鑑於川普對「交易」的偏愛,他可能决定與中國在消費品、能源和技術領域達成雙邊協議,「還可能企圖將台灣問題作爲談判籌碼,以在其他議題上獲得好處」。
文章指出,「川普可能提議美國限制台灣當局的挑釁行爲,以換取中國在貿易方面的妥協,但中國極不可能同意達成這種『交易』,川普的外交政策顧問也可能會反對他的做法」。
對中關稅政策差異最大路透社指出,川普與賀錦麗的對中政策最大差異應是貿易,川普已提出要將中國商品的關稅再增60%,並終結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單是這樣的威脅已讓中國產業界相當緊張。中國每年出口逾4000億美元商品到美國,也出口數千億美元零組件到其他國家,安裝在美國人購買的產品中。
路透訪問到的中國生產商預期,美國對中大幅提高關稅會干擾供應鏈運作,進一步壓縮中國製造商的利潤,並影響就業、投資與已經疲軟的經濟成長。美中貿易戰將增加生產成本;若工廠移出中國,美國的消費者物價也將上升。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趙明昊表示,新增關稅將「對北京構成極大挑戰」,因為中國當前的經濟已相當棘手。
他表示,北京當局「對未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體制深感憂心」,因為川普也提出要對其他國家的產品課徵10%的關稅。
川普的貿易政策顧問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已表示,將對美中經濟關係採取「政策性脫鉤」。趙明昊指出,這表示「要大幅降低美國對中依賴、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和拜登政府採取的「去風險化」不同。
若賀錦麗執政,則預料將維持拜登的政策,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關稅。拜登政府延續川普第一任期實施的對中關稅政策,但將範圍擴大至中國產能過剩的產業,包括電動車。
美國在印太結盟關係料將延續中國分析家也指出,儘管川普不信任北約(NATO),也較不願意與西方盟友合作,但他執政後,預料仍將維繫美國過去10年間在東亞建立的盟友關係,包括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 )、澳英美防衛科技聯盟(AUKUS),以及美日韓、美日菲等三方結盟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刁大明指出,即使川普不願與盟友合作,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建立的「小型多邊框架」仍很可能延續。
路透社指出,賀錦麗在副總統任內,也與擔憂中國崛起的亞洲領導人深耕關係,包括日本、菲律賓、越南領袖,目標是嚇阻中國在印太區域的強硬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