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樓強震坍塌主因在這層 專家:取經日本「卸震」解4成地震力

    2024-11-13 08:44 / 作者 徐筱嵐
    新北市長侯友宜視察捷運環狀線0403地震復原工程進度。廖瑞祥攝
    近年板塊運動活躍,全球面臨地震隨時來襲的威脅,台灣不僅芮氏規模5以上地震頻繁,光是今年前9個月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就有10個。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大地震來襲,整個地動能量由大地傳至建築體,此時建築結構體的一樓,就首當其衝的承受地震能量輸入體,研究發現,大樓倒塌造成傷亡的原因,約95%歸咎一樓柱體嚴重破壞,因此,提升建物一樓柱體的耐震能力,成為確保居住者安全的重要關鍵。

    劉永昌指出,台灣可與國外新技術借鏡,以同為大地震頻繁發生的日本來說,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大量的傷亡讓日本對建物耐震思維出現明顯轉變,為了讓建物更有能力面對強震的來襲,日本當時積極思考新的解決方法,除了提高材料強度的新材料與新工法外,改用「以柔克剛」作為建築結構系統思維更是重要的轉變。

    劉永昌說,當時「半剛性接頭」卸震設計應運而生,以近年引進台灣的卸震裝置RBone來說,就是台灣出身、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宮坂享明所發明的專利「卸震工法」,將半剛接旋鈕彈簧卸震裝置裝設在1樓結構柱柱底部,讓建物在遭遇大震或極大震時,卸去地震力40%,柱底僅需承受60%彎矩破壞力,大幅提升建物耐震力,讓1樓軟弱層可面對強震而結構不受損,進行保護住戶的居住安全。

    RBone卸震裝置的前身F.T.Pile構法,截至2024年9月底,在日本實績已超過1萬2600棟,是目前日本的最主流耐震工法。全向科技房產中心提供


    RBone卸震裝置的前身F.T.Pile構法,截至2024年9月底,在日本實績已超過1萬2600棟,是目前日本的最主流耐震工法。經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實際柱側推試驗結果發現,可以讓結構設計強度0.24G的柱體,擁有抗0.4G大地震而不倒、結構無受損的高耐震性,對建物耐震性能提升相當明顯,幾乎媲美核電廠的耐震等級,且可較傳統耐0.4G強震的剛性抗震建築「節省大量營建成本」,且無論RC、SRC、SC等建築結構,皆適用。

    劉永昌說,該卸震裝置為對各一樓柱腳「量身訂做」,也會提供「耐震驗證數據」,如靜力分析、動力歷時分析及有限元解析報告,讓起承監造及消費者各方都能清楚認知到該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不僅讓住戶能住得更安心,建案未來行銷賣屋時,也能靠「數據說話」,不用空口白話說自己建案很耐震。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