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債券ETF在台灣從熱賣到凋零 兩岸經貿脫鉤又一縮影

    2023-12-06 18:16 / 作者 彭博新聞
    在上海洋山港堆放的貨櫃。彭博新聞
    四年前,台灣曾坐擁全世界最大的海外中國債券指數型基金規模,如今這塊市場卻瀕臨歸零,體現兩岸的金融與經貿脫鉤一步步加深,而其背後有著政治對立之外的更多層原因。

    當時對保費收入高速成長的台灣壽險業者來說,在本地發行、追蹤中國債券的指數型基金(ETF)是追求高利的熱門標的。然而據彭博彙編的數據,中債ETF在台灣的總資產規模已從2019年底的峰值逾1800億元台幣(約580億美元),驟降至目前僅餘不到4億元,呼應近年外資大規模撤出中國股票和債券的景況。

    這塊凋零的市場反應了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多元化與中國經濟放緩等大環境因素底下,台灣與中國的經貿與金融連結已不復以往緊密。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無論台灣1月總統大選結果如何,這種脫鉤都將持續下去。

    以下是近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疏遠的幾個面向:

    金融市場
    2018年,台灣的元大投信率先推出本地第一支追蹤中國國債與政策金融債的ETF,吸引機構投資人買盤蜂擁而至,也搭著當時投信業者紛紛為壽險業者量身訂作連結海外債券ETF的風潮。

    這類金融商品為保險公司提供另一海外投資管道。有別於台灣的低利率,當時人民幣計價債券的收益率可觀,而有中國政府和政策性銀行背書,令市場對此類債券的信用相對放心。
    中債ETF在台灣銷售資金規模。彭博新聞

    然而這些利多在之後幾年一一逆轉,關鍵的轉捩點莫過於2019年末台灣金管會祭出的投資限制,要求保險公司不得持有BBB-評等以下的債券ETF,而由於中國政金債多數未受國際信評公司評等,這項法規實質上形同禁止壽險業者布局中債ETF。其後聯儲會大舉升息、中國的債務風暴更在2022年加速令台灣投資人琵琶別抱。

    中債ETF料很難在台灣重現榮景。凱基證券指出,台灣法規未鬆綁的狀況下,中國債券ETF欲重得市場青睞,尤其是吸引持有廣大資金的壽險業者,需要中國更廣泛的接受三大信評對其企業進行評價。

    與此同時,美元的高利正讓台灣掛牌的海外債券ETF市場整體快速成長,據彭博匯總的數據,今年迄今已吸引超過205億美元資金流入。

    銀行業曝險
    台灣銀行業亦正不斷地減少在中國的金融足跡。據金管會數據顯示,銀行業在中國的曝險金額已連續10個季度刷新紀錄低點。
    台灣銀行業對中國市場的曝險規模。彭博新聞

    不論是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大亂、美中貿易戰或是兩岸地緣政治疑慮,尋求「中國+1」的分散營運策略已然成為全球趨勢,許多公司將業務遷出中國,或在其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以管理供應鏈風險。

    台灣金融機構也跟隨企業客戶朝中國以外的地區擴大發展,例如,國泰世華銀行在東南亞擴大召募員工;台灣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則自疫情爆發以來已限制在大陸地區曝險。

    企業投資
    經濟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減少近四成,若趨勢不變,全年將創2019年以來最大跌幅。

    台灣對外投資流向。彭博新聞

    法國興業銀行駐大中華區經濟學家Michelle Lam表示,過去7-8年來,兩岸在投資和遊客來往方面的連結確實出現了鬆動的跡象,部分歸咎於兩岸緊張的關係加劇。她說道,民進黨執政、持續延燒的中美貿易戰,以及其他地緣政治因素也發揮作用。

    不過,即使支持兩岸強化交流的國民黨或民眾黨在1月的台灣大選中勝出,兩岸脫鉤的走勢也不太可能逆轉。

    「如果一家公司在東南亞蓋了新工廠,它一定會不斷地分配營運資源到那裡,並轉移訂單,」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受訪說道,「不可能因為兩岸緊張局勢緩和就停止這樣做。」

    貿易往來
    貿易方面,中國佔台灣總出口金額的比重也見下滑。今年截至10月,中國大陸及香港約佔台灣總出口金額的35%,與2020年的44%有顯著落差。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貿易品項中,從食品到機械設備幾乎所有類別都有所下降。

    台灣對中國、新南向國家與美國的出口依賴。彭博新聞

    儘管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仍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樞紐,但隨近年來中國工資上漲,加上地方政府為企業提供的補貼減少,它的吸引力已不如以往。美國政府對北京實施出口禁令,地緣政治壓力高漲也凸顯風險。

    兩岸關係無疑是歷次大選的主要議題,兩岸該分該合、以及加入區域協議分散風險亦為此次焦點。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強調有必要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商業往來。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則提到希望促成加入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台灣在2020年申請加入亞太地區最大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至今仍懸而未決,中國在背後的阻擋為最主要障礙。現任副總統並為民進黨候選人的賴清德曾表示,他將繼續推動台灣順利加入該組織。

    「毫無疑問,此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將對未來至少四年內的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大華銀行經濟學家Woei Chen Ho認為,「不過,多元分散的思維是更廣泛的全球趨勢。」
    彭博新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