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攝自中信金官網
今年臺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使得勞動力負擔與財務缺口逐步浮現。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今(30)委託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布《2025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白皮書》,揭示民眾財務準備不足、家庭照顧責任過於集中,以及晚年生活挑戰增加三大隱憂,並提出「存、補、護、留」四大解方,協助家庭打造完整的財務防護網。
《樂齡金融白皮書》調查回收逾千份問卷,針對35歲以上民眾深入分析人口、退休、照護與財務傳承等議題,不僅提供數據洞察,也希望成為未來家庭財務的行動指南。中信銀行強調,面對超高齡社會挑戰,唯有及早規劃,才能減輕家庭壓力、確保晚年生活品質。
調查顯示,
六成家庭的主要財務目標是退休養老金,但具備理財習慣者僅占半數,能定期檢視投資者更不到三成;另
有五成照顧者坦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為最大壓力來源,反映照護責任常落於單一家庭成員,恐造成身心負擔與家庭功能失衡。
全球高齡化趨勢同樣明顯。聯合國資料指出,1974年至2024年間,全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由5.5%升至10.2%,並預估2074年將翻倍至20.7%。台灣方面,
衛福部統計顯示,國人平均壽命為80.2歲,健康壽命卻僅72.4歲,意味平均有8年處於「不健康生存」狀態,醫療與照護需求龐大。
中信銀行指出,面對「照顧者愈來愈少、被照顧者愈來愈多」的結構性挑戰,家庭財務韌性與照護資源串聯將成關鍵。為此提出「存、補、護、留」四大策略:「存」老本,建立穩定被動金流支應退休開銷;「補」病本,提早規劃醫療與長照基金;「護」保本,透過安養信託與專業管理機制確保資產安全;「留」傳承,強調有序交接以實現財富延續。
呼應政策推動,中信銀行今日正式開辦「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基金業務,具備免手續費、低門檻及低經理費等特色,並加碼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鼓勵民眾定期定額投資、分散風險,提早為退休與資產傳承超前部署。
此外,中信銀行也提供智能投資平臺「智動GO」及「智主投」,協助忙於工作與家庭照顧的民眾輕鬆累積長期投資,並透過行動銀行APP內建的數據分析功能,依照客戶風險承受度推薦適合的基金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