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由3名發現量子點的科學家獲得。翻攝諾貝爾Youtube。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今(10/4)日公布結果,由發現並發展量子點材料的3位美、俄籍學者共享殊榮。中研院研究員陳培菱說明,量子點在不同尺寸下會呈現不同顏色,這項技術現在主要用途是做QLED電視。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4日揭曉,由美籍科學家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與俄籍的布魯斯(Louis E. Brus)及艾基莫夫(Alexei I. Ekimov)3位學者共同獲獎,表彰他們由發現並發展「量子點」(Quantum Dot)的貢獻。
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種奈米等級的材料微粒,最大特色,是受到激發時,會隨著尺寸不同發出純度很高的單色光。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位得主成功地製造出如此小的粒子,「它們也根據大小而具有不同顏色。」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舉行記者會,邀集相關領域學者解析此次結果。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培菱表示,布魯斯曾經任職於電信公司AT&T公司的貝爾實驗室,當時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之一,是希望用無機材料研發不同顏色的電話外殼,可以在陽光下放10、20年不變色,布魯斯後來則在研究中發現,量子點的材料顏色會跟尺寸相關,這項技術現在主要用途是做QLED電視,因為能夠發出很亮的不同光線,且是耐用的無機材料。
陳培菱也說明,量子點在生醫領域的應用,是過去醫生開刀無法清楚知道腫瘤的位置,可以透過把量子點灑在體內,讓腫瘤部位發光,以快速精準切除,然而儘管相關研究人員堅稱沒有毒性,但是醫學觀點來說,仍無法接受人體內放入中金屬,因此無法繼續這項研究。
台大學化學系教授周必泰則說明,除了QLED螢幕外,太陽能電池也有一部份是用量子點製造,雖然效力不高但很便宜;而他認為,3位學者之所以獲獎原因在於他們進行的是起始研究,而相關技術目前已經開花結果,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