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自從被發現「維尼」彩蛋,引來中國網友圍剿之後1,也吸引到許多國外評論者的注意。在Gamespot2、IGN Japan3等網站都獲得正面評價,認為這款遊戲以心理驚悚互動敘事技巧,成功地呈現出家庭與社會上的壓抑;並且細緻地重現了1980年代台灣家庭的裝潢、氣氛、在經濟成長的社會環境下扭曲的家庭關係。國外網站幾乎都沒有提及「維尼」彩蛋,但行文都暗示著《還願》在steam的下架是有難言之隱。
昨天《還願》即將在GOG重新上架的新聞,對於一年多來無法合法購買這款遊戲的引頸期盼玩家來說當然是大樂事,但GOG卻在6小時之內給了髮夾彎。
在宣佈將會上架《還願》的6小時內,GOG再度宣布取消上架。(圖片來源/截圖自TWITTER)
事情發生之後,GOG立刻收到許多抗議和負評。有玩家直接在推特文章下方大量條列「天安門」等中國敏感詞,獨立遊戲工作室GlassBottiomGame創辦人直接宣布不會上架GOG,評論網站Eurogamer4要求GOG給出解釋,並要求《還願》的赤燭工作室對此發布聲明。
這些發展顯示,中國網友給商人的商業壓力也許很大,但商業平台迎合中國網友的「愛國情操」而改變政策,風險可能比想像中的高,而且可能會引發額外的公領域問題。
暴雪去年十月沒收「聰哥」獎金並禁賽的事件5,就引發許多大型直播主威脅停播,以及許多玩家開始抵制暴雪。許多《爐石》玩家則開始尋求替代商品,甚至可能影響了《魔法風雲會:競技場》的崛起。(延伸閱讀:朱家安專欄|《爐石戰記》為什麼沒有更多新疆選手?)
但這次《還願》髮夾彎下架背後潛藏問題涉及的範圍,可能比之前在steam下架,以及「聰哥」禁賽事件更廣。它比前兩個事件更接近商業觸及公領域時面對的社會爭議與責任。
首先,《還願》這次是在還沒有上架前就被抗議下架的。抗議網友不可能看得到任何重新上架後的內容,很難想像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他們抗議。
雖然一年前的「維尼」彩蛋並不是仇恨言論,中國網友以此為由在steam上圍剿實在也說不過去,但製作公司赤燭之前在下架之後已宣布會「重新檢查遊戲素材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6。如今在遊戲重新上架之前就威脅下架,要反對的是什麼呢?
不可能是維尼或其他素材,因為目前根本看不到。
也不可能是遊戲本身,因為《還願》的內容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不可能涉及辱華。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還願》之前激怒了他們,所以無論內容改成怎樣,改到哪個平台上架,這些中國網友都會跟到天涯海角去阻止。
這已經不能說是抗議了,這簡直就是愛,喔不是,是仇恨行為。
仇恨行為的定義有一些細部分岐,但無論哪種定義都會把那些針對特定目標的特徵,施以攻擊或排除的行為,視為仇恨行為。
中國網友一年前在steam上從《還願》一路惡評到內容毫無任何爭議可言的《返校》,以及這次抗議GOG上架的行為,就是典型的仇恨行為。
他們抗議鬧版,並不是因為《返校》或尚未上市的《還願》有任何元素傷害了他們,而是因為這些遊戲是赤燭工作室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行為跟抵制不同。抵制是指你自己因為反對該公司的某些作為,而降低或完全不消費該公司的產品,以及進而號召其他人一起加入讓該公司降低收入;並不是要求該公司的產品下架,或者威脅通路不准販賣該公司的產品。
我自己到目前為止就因為「聰哥」事件而還在抵制暴雪,但我不會要求通路不賣暴雪的產品。我甚至認為後者是錯的,暴雪的產品沒有侵害到我的權益,如果要說該公司可能壓抑了更優秀的產品出來而影響遊戲界環境,非常間接地影響到我的權益,我也需要更多證據。
中國網友的作為卻不是這樣,他們在圍堵公司的相關產品上架,讓其他想買的玩家買不到,侵害到其他玩家的權益。
很多人討厭吃香菜,但我們無法找到合理的理由要求市場禁賣香菜。我本人討厭吹捧中國國力有強的言論,但我找不到合理理由要求媒體平台或書店下架這些言論(除非它說出了假資訊,那時候下架就是為了公眾利益)。中國網友的部分是這樣,那麼GOG的行為呢?
2019年因為玩家聰哥在受訪時戴上防毒面具並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被暴雪官方禁賽一年。(圖片來源/受訪畫面截圖)
商業上可以理解,但也意味著這類事件未來會引發更大的問題。
中國網友比其他國家的玩家更容易因為「愛國情操」而改變購買行為,更容易因此掀起公關危機,而且更難在看到合理說明或公關活動之後回心轉意。商業平台如果單純只是考量短期收益,最有效的方式的確是下架那些會觸怒中國網友的商品、刪除中國網友心中的敏感詞,之後再用公關方法來跟其他國家的玩家溝通、用廣告挽回自己的形象。
但這當然就是在吃軟柿子。越多消費者知道這種機制,就會在平台上越不講理,而那些比較講理的消費者與賣家就會逐漸轉移到別的平台上。
除此之外,當你的公司對社會的影響力越大,商業決策就會帶來越大的社會衝擊。衝擊也許是隱性的,或不會立刻發生,但後果遲早大家都得承擔。
社群媒體之前放任假消息和仇恨言論的影響,如今大家都很清楚了。
它們助長了錯誤訊息快速傳播,讓許多國家的人民在國家級大選中根據錯誤的資訊投票,甚至在武漢肺炎疫情出現時助長了陰謀論或錯誤的防疫方法。而美國大選前對拜登爭議的選擇性露出,也讓選完之後依然有大量民眾因為對社群媒體喪失信任,而深陷平行世界之中。
如今遊戲平台迎合仇恨行為的決策,則可能產生另一種餘波:仇恨行為可能會變得更極端。
Steam、GOG這類平台和社群媒體有個共通特徵:市占率很高,而且是接觸各種言論、產品的重要管道。玩家與出版商抵制的傷害遠大於獲得的效益,而且短期內沒有替代品,商家幾乎沒有為了挽回消費者而改變的誘因。
也就是說,目前碰到商家做出爭議事件時,最常見的回應方式:抵制,幾乎無法對這類平台使用。消費者如果不願意接受商家的決定(GOG這次的下架無論在情緒上還是道德上也的確都無法接受),只能採取更激烈的手段。
第一個馬上能想到的演變,就是直接把平台當成羞辱互罵的戰場。
這類事件在許多遊戲中都不斷發生。現實世界中只要一出現涉及中國形象的新聞,中國玩家與其他玩家就會在公共頻道、公會頻道上吵架,讓其他玩家無法順利交易或解任務。這種現象讓中國玩家與其他人之間的裂痕也越加越深,並演變為對中國人的直接歧視。
第二個可能的演變,則是各種事件逐漸泛政治化,並喪失理性討論空間
有在關心社會與政治議題的人,應該從2019年開始就對這種演變很熟悉。在「亡國感」的威脅下,無論環境、勞動、公衛、食安、個資或其他問題,都多多少少被護台與否的情緒壓縮了對話空間。甚至連許多長久以來堅定抗中的個人或團體,也會因為批評政府施政不當而被認為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遭到網友湧入出征。
今年的美國大選可能則讓這類怪象在數值上達到巔峰:川普政府近一兩年在外交大力挺台,於是台灣人民極瘋美國大選,並一反過去相對支持進步價值的常態,成為罕見挺川的外國之一。
這類機制會不會延燒到遊戲界,如果會又將以何種方式呈現,目前仍未可知。但相關的跡象如今卻已經露出。今年上市的《最後生還者2》引發爭議之後,有一部分討論的內容就偏離了遊戲在張力與結局上的設計優劣,而轉入是否有性別或種族歧視這類與遊戲無直接相關的政治正確問題上。朱家安就曾經提過,許多玩家被「極端詮釋」所影響,無法好好討論遊戲本身7。
《還願》在GOG上架的計劃因為中國網友的反彈而取消。(圖片來源/截圖自遊戲畫面)
這顯示泛政治化的確會影響玩家的討論與體驗過程,而且目前看起來是負面影響。大部分的玩家應該都不希望未來某一天自己如何看待某個遊戲,甚至能不能買到某個遊戲,得看遊戲是否觸及中國玩家的敏感神經,或者反過來得看有沒有中資大舉買了開發商的股票、該遊戲是不是在批評民主體制吧?
當然,這些影響大概很難直接衝擊到通路的銷量,畢竟有太多商業手法可以讓通路倖免於難,甚至有時候刻意引發爭議界而增加曝光,也是個很有用的廣告手法。
但這些決定對於消費與討論環境的衝擊,卻不會在商業決策之後消失。商家保住了收益卻把代價交給社會承擔,在道德上是錯的。
劍橋分析公司的創辦人之一Christopher Wylie在《Mindfuck心智操控》的結語中有個很好的觀點:市占率夠大,而且大家都得用的設施,就不能只當成商業服務或產品來看待,必須用類似公共設施的觀點來檢查。這類服務更接近於維繫生活中重要部分的基礎建設,有更大的公共性,出問題時會更容易傷害到一大堆人。
GOG的市占率當然還沒到這個程度,而且DRM-free的特性讓玩家如果真的要抵制GOG,那些之前買的遊戲只要不需連上網還是可以下載來繼續玩。但這種會影響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決策本身就很不足取,之後如果又出現在其他有DRM的通路上就會更為麻煩。
最後附帶一提,就像許多網友第一時間指出的一樣,中國網友對「辱華」的態度其實很雙重標準。中國網友看到剛上市的大作《電馭叛客2077》沿用了紙上RPG《電馭叛客2020》的台獨設定,但卻立刻切割,甚至設法滅火帶風向8。這顯示了中國網友的「辱華」指控其實吃軟不吃硬,在商業上有很多操作空間。被綁架的商家並不需要第一時間倒向中國網友,長期來說倒向它們也未必會是最好的商業與形象決策。
尤其在該公司的優秀大作《電馭叛客2077》因遊戲機上BUG過多而出現公關危機的時候9開另一個公關戰場,可能只會讓公司更加分身乏術。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MIT 遊戲真有那麼恐怖?《還願》復活不到6小時就遭下架,外國網友氣炸以維尼回擊
王立第二戰研所專欄|盧秀燕擺了AIT一道,其實是國民黨內鬥的一環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4344
2. https://www.gamespot.com/reviews/devotion-review-house-of-horrors/1900-6417096/
3. https://jp.ign.com/devotion/33334/review/devotion
4. https://www.eurogamer.net/articles/2020-12-16-cd-projekt-under-fire-for-dramatic-u-turn-on-devotion-gog-release
5.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40663/hearthstone-blitzchung-is-removed-from-grandmasters
6.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388/redcandle-games-discontinued-devotion
7. https://game.udn.com/game/story/121003/4666666
8.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2/11/cyberpunk-2077-taiwan-independence/
9. https://www.eurogamer.net/articles/2020-12-15-cd-projekt-vows-to-rebuild-trust-after-cyberpunk-2077-last-gen-launch-w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