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逐漸升溫,自電價調漲後,高壓及特高壓用電大幅上漲45%,節能減碳成為企業當務之急。廖瑞祥攝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我國氣溫屢創新高,自電價調漲後,高壓及特高壓用電大幅上漲45%,能源成本成為企業焦點。為協助企業有效控管營運支出並落實節能減碳,仲量聯行推出台灣在地團隊獨家研發的「數據驅動-AI 空調智慧化模型」,透過智慧化管理,精準控制既有建築能耗,近期成功導入外商半導體設備大廠,預估每年減碳126公噸、節省超過25萬度電,投資報酬率(ROI)可達21%,回收期僅4.8年,協助企業實現節能減碳與電費節省的雙贏目標。
根據仲量聯行調查,空調、電梯與照明是建築三大主要耗能來源,其中空調能耗最為顯著,約占建築總耗能的40%至50%,而設備較老舊的建築中,空調耗能比例甚至高達57%,然而,多數企業因缺乏足夠的歷史運轉數據,無法建立科學化的管理基準,對於導入智慧化系統常抱持觀望態度,難以擺脫仰賴人力調節的被動管理模式。
根據仲量聯行實際操作經驗,在設備較老舊的建築中,空調佔建築總耗能比例高達57%。仲量聯行提供
仲量聯行推出「數據驅動-AI 空調智慧化模型」,從空調節能切入,透過AI演算法與時間序列分析技術,自主學習建築在不同時間、人流與氣候條件下的運轉規律,建立能源基準並進行滾動式預測與控溫。有別於一般僅監測數據的系統,系統可依據即時與歷史數據,自動調節空調負載,無需人工介入,主動優化溫控設定,有效解決空間「忽冷忽熱」與能耗過高等問題,系統可全棟掃描溫差分布,自動調整過冷或過熱區域,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室內舒適度。
由於企業在能耗管理亟需數據收集輔助,多數依賴人工抄表記錄,在機械繁多的大型廠區容易出現誤差與延遲,難以分析或優化應對策略。仲量聯行在系統中加入AI自動化數據收集的功能,可連結建築物內的各子系統與外部微型氣象站,監測建築物的內外溫度、濕度、風速、雨量、日照(漫射光)、人流數據等關鍵資訊,建立科學化管理基礎,改善以往舊式傳統的經驗法則以及被動的管理方式,為後續的AI學習與自動化調控打下基礎。
仲量聯行透露,近期成功協助一家外商半導體設備大廠導入該智慧系統,以實際應用情境為例,以每日運轉14小時、每年300天計算,預估每年可減少高達126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單一系統預估節能15%(對應冰機負載81冷凍噸),節省電費25萬2261度,預期投資報酬率(ROI)預估達21%,回收期約4.8年。
仲量聯行智動辦公部資深協理黎昌憲說明,協助一家國際大型雲端服務業者導入該系統後,廠辦管理團隊接獲的辦公服務需求單數量顯著下降,用戶滿意度明顯提升,展現智慧系統在實際營運場域的強大價值。
從空調節能著手,有效降低建築整體能耗的關鍵策略,不僅能為企業每年節省龐大的電費,長期更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攤平初期資本支出。根據 LEED 綠建築認證標準,能源與大氣類別的得分比重高達近 32%。
根據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能源與大氣類別的得分比重高達近32%。仲量聯行提供
仲量聯行台灣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電價飆升挑戰,不只協助企業導入科技,更希望提供從診斷、設計到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打造兼顧營運效率與永續價值的建築,而「數據驅動-AI 空調智慧化模型」將數據分析與建築管理深度整合的具體實踐,助企業邁向淨零的同時,也實現成本優化,推動綠色不動產新時代。
不動產綠色轉型趨勢,不僅限於科技業和頂級商業辦公大樓,從供應鏈廠房、購物中心、到醫療機構,以及旅宿業者等,都面臨節能減碳需求。在台灣前五大外商不動產顧問集團,仲量聯行是首家擁有在地專業綠色顧問團隊、機電團隊及智慧化設施物業管理團隊的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進行國際綠色認證標準,降低碳成本並化解碳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