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台股(廖瑞祥攝)
2023年《天下雜誌》「2000 大企業調查」結果出爐,儘管面臨升息、通膨、疫情干擾,台灣企業2022年身處景氣風雨,有超過三分之一、多達 769 家企業營收衰退,其中製造業最慘,衰退家數是前一年的 3 倍,但仍出現勇往直前投資的特殊現象。
仔細來看今年「2000大企業調查」,製造業入榜的 1350 家,企業全年總營收 37.88 兆元、總營收成長 7.52%,但平均獲利率從去年的 8.48%、衰退到 7.26%,營收成長企業家數也從 1167 家衰退到 798 家。
2023《天下》兩千大調查,5張圖表幫你畫重點。天下提供
金融業則受到全球升息、股債重摔影響,中斷過去3年獲利屢創新高的榮景。2022 年金融業總獲利4053億元,較前一年腰斬。15 家金控中有 11 家淨收益負成長,而且壽險部位愈大,負成長也愈大。第一、華南、台新、永豐是唯四淨收益成長的金控,其中華南、永豐都沒有壽險,第一、台新以銀行為主。
2023《天下》兩千大調查,5張圖表幫你畫重點
至於服務業,台灣去年年底取消邊境隔離政策,被疫情重創的業者,總算迎來市場復甦。首先,外國旅客還沒來,國人已經急出國,虎航業績因此成長438.93%,衝上服務業成長第 1名。而年底的展覽、活動、演唱會接連發,主辦藝文活動的寬宏藝術,年營收爆發成長324.83%,排上服務業成長第 2 名。
2023《天下》兩千大調查,5張圖表幫你畫重點。天下提供
量販店好市多則是首次入榜,以全年總營收 1500 億台幣登上服務業第 19 名,在百貨批發零售行業排名第 3,僅次於統一超商和全聯實業。雖然 2022 年沒有展店,好市多的營收仍大增 300 億台幣、較 2021 年成長 25%。
除了從產業來看,《天下》每年同時檢視兩千家企業財報,綜合過去 3 年營收、獲利及股東權益表現優異者,從中挑選 2022 年明顯展現營運爆發力的前 50 大企業,組成「營運績效50 強」榜單。
連燒 3 年的半導體族群,依舊盤踞《天下》「營運績效 50 強」,IC 設計公司智原、創意分別拿下榜首和第 3 名,再加上台積電(22 名)、聯電(32 名)、景碩(32 名)等,10 家半導體相關業者,就佔了榜單五分之一。
至於今年另一個同分榜首,由非高科技業者、高爾夫球具代工廠復盛應用拿下。過去兩年,疫情掀起全球高爾夫球熱,光看全球最大的高爾球市場——美國,2022 年高球參與人數首度超過 4100 萬人,比 2021 年還多出 350 萬人。
全球有超過八成的高爾夫球具由台灣代工製造,高爾夫大熱,台廠因此跟著大吃紅利,明揚(8 名)、明安(32 名)、啟坤(32 名)今年也跟著登上「營運績效 50 強」。
海外投資大爆發,台灣頭家攻世界除了兩千大調查結果,今年一大亮點,是《天下》特別統計台灣上市、上櫃、興櫃和公開發行企業的海外佈局。結果有兩大發現:一、海外投資地大洗牌;二,非中國大陸地區投資創下 5 年新高。
在投資地部份,除了荷蘭、開曼群島、新加坡等國際租稅天堂,儘管中國大陸仍居第 3,但日本、美國、德國、印尼、馬來西亞、義大利等,都登上前 20 大投資地。
2023《天下》兩千大調查,5張圖表幫你畫重點。天下提供
另外,儘管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兩千大企業去年營收衰退,但中國大陸以外的海外淨投資金額卻來到 5 年新高。呈現企業營運身處景氣風雨,卻仍勇往直前投資的特殊現象。
2023《天下》兩千大調查,5張圖表幫你畫重點。天下提供
《天下雜誌》指出,細究背後原因,3 年多的疫情干擾,全球運費大漲,靠近歐美市場生產的「短鏈」製造,早已成為台灣廠商佈局重要考量。
尤其是,美中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習近平到拜登更陸續公開表示「經濟」就是「國家安全」,「雙供應鏈」態勢愈走愈明顯。「全球化幾乎已死,」日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為市場變局下了最佳註解。
管理策略名師、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也直言,過去台灣企業的「國際化」,絕大多數只是西進中國,而現在,「整個國際局勢,正逼著台灣企業第一次真正面對國際化。」
面對歐美市場「去中化」的機會窗口,台灣企業也開始主動進攻海外,買客戶、買通路,擴大本業的經營規模,又或是切入新事業,尋找第二成長曲線,從台泥、華新麗華、鴻海到貿聯,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佈局。
2023 年《天下雜誌》「2000 大調查」,透過問卷調查由各公司提供 2022 年度財務資料或經由相關主管機關公布蒐集取得相關財務資料,以2022年營業收入進行排名,製造業排名 1350 名,服務業排名 650 名,金融業排名 100 名;金控業則以 2022 年淨收益進行排名。除排名外,亦進行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獲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負債比率等財務指標計算,彙總2022年度製造業、服務業及金融業總成績、各行業整體表現,並公布各產業成長最快公司、最賺錢公司、最會賺錢公司及營運績效 50 強(混合排名)等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