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6:04 / 作者
台股示意圖。資料照
展望2026年投資市場,富達國際認為,整體環境受科技驅動增長動能及多數市場的政策支持,風險資產可望受惠,然而深層結構性轉變與緊張局勢仍有待觀察,投資人須於分化的變局中尋找亮點,以能捕捉超額報酬的契機。 儘管有科技與地緣政治變革,亞洲市場在2025年表現優於預期,而分散投資趨勢促使全球投資人尋求美元以外資產。美元走弱、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加上亞洲強勁的內需,使亞洲更具吸引力,未來幾年更將受惠投資人多元化布局,一系列結構性主題將在2026年脫穎而出。
富達國際全球多重資產投資主管Matthew Quaife表示,2026年看起來有許多正面驅動因素,但長期景況更為複雜。觀察中長期經貿發展,繼多年的全球化與美國債務積累,全球正走向分化,而美國『解放日』即為此結構性轉變的體現。
區域分化將使美元進一步走弱,尤其在聯準會獨立性爭論升溫之際,投資人亦重新思考持有美元資產的風險。此外,2026年預期地緣政治波動仍無可避免;黃金在此環境下應能提供一定防禦力。歐元也越具吸引力,特別是在聯準會面臨降息幅度或超過合理範圍之際,以及德國財政寬鬆與國防支出增加的背景下。
長期來看,考量美股在全球股市的權重,投資人需審視現有資產配置,是否能在美元承壓的環境發揮作用。此外,市場對通膨預期出現結構性調升,意味股債相關性也較高,支持投資人尋求如實質資產、外匯與絕對報酬策略等替代資產以分散風險。
股票市場方面,美股AI人工智慧無疑是影響深遠且不容忽視的趨勢。AI發展不僅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強勁的獲利成長動能也將持續到2026年。富達國際首席股票投資長Niamh Brodie-Machura 表示,然而,未來發展不確定性高,精準識別浪潮下的真正贏家更顯重要。許多獲得資金的概念、專案與公司,評價普遍已被推高,但非個個都能產生足夠獲利與現金流。
若AI開始成為更多企業的商業模式,生產力獲得提升可能導致企業裁員,此跡象已開始顯現。雖然科技與通訊占S&P的46%,消費必需品與非必需品僅占21%,但美國消費者本身占美國GDP近70%,若消費疲弱將產生多重影響。
Brodie-Machura說明,進入2026年,市場基本面有實質支撐與樂觀情緒。預期2025年整體獲利成長將達中高個位數,2026年於各主要區域成長有望提升至雙位數,包括資訊科技產業獲利成長可望超過20%。然而,分散風險至關重要,地緣政治事件已促使許多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配置區域。任何增長預期或政策出現波動,都可能引發資本流動。
歐洲的投資吸引力顯著提升。通膨下降、利率走低與財政支持,為企業投資與消費信心提供有利背景,航太與國防類股則受惠歐洲再軍備計畫。此外,歐洲企業擁有穩健資產負債表與成熟成長模式,且營收來自全球市場而非僅仰賴歐洲經濟發展。
中國憑藉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以及具吸引力的評價,值得投資人重新審視日本與韓國同樣展現樂觀前景。日本正走出低通膨與低利率的停滯年代,薪資改善且消費力提升。日本公司治理改革推動市場,亦促使韓國跟進,打破多年低評價與低股息的局面。
儘管歷經科技與地緣政治變革,亞洲市場在2025年表現優於預期,韌性不容低估。Matthew Quaife 評論:「分散投資趨勢促使全球投資人尋求美元以外資產。美元走弱、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加上亞洲強勁的內需,使亞洲更具吸引力,未來幾年更將受惠投資人多元化布局,一系列結構性主題將在2026年脫穎而出。
亞洲在AI競賽中展現領先地位,科技實力將成為2026年更重要的營收驅動因素,包括AI伺服器、晶片與資料中心設備的強勁需求,應能抵消部分出口壓力。其中,中國AI能力快速發展,使中國科技股在2025年表現亮眼。在半導體供應鏈占關鍵地位的市場也迎來高光時刻,例如台灣與韓國晶片製造商,預期在2026年持續受惠AI熱潮帶動價格與銷量上升。
隨著實質關稅與提前拉貨壓抑成長的狀況趨緩,亞洲政策可望進一步寬鬆。同時,多數國家有望推出刺激措施和放寬貨幣政策,因為在低能源價格的支撐下,通膨仍不是問題,且美國聯準會恢復降息,應能緩解與美國利差的疑慮。
亞洲本地貨幣政府債券需求可望上升,例如韓國等高品質主權債,與全球主要市場相關性屬低至中度,是良好的分散工具。此外,亞洲非投資等級債也將獲得更多關注,該資產類別比過去更健康,發行人結構更均衡且多元,同時提供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報酬,不僅違約率低且受到有利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支持,能滿足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