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高峰論台,鴻海董事蔣尚義,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今天出席。陳俐妏攝
遠見高峰論壇今天登場聚焦AI加速進化,半導體迎來黃金機會。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舉足輕重,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鴻海董事蔣尚義拋出二看法,他指出AI是多元化產品需要透過小晶片來設計來掌握,當摩爾定律走到極限時,台灣在晶圓製造不能錯失先行者優勢,但更要快速進入系統設計,搶進封裝市場,掌握機會。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擔任與談人,他三問「蔣爸」(台積電員工對蔣尚義的暱稱),一是AI時代下半導體產業,二是半導體產業會如何變化,三是台灣該掌握什麼樣的機會?
蔣尚義指出,從半導體眼光來看,一是AI產品需求,二是台灣產業變化。摩爾定律有驅動整合每2年一個世代效率提升、價錢降低,現在是從智慧機進入AI的時代,AI跟過去不同的是,驅動整合是帶領下一代半導體的定義,進一步擴散到第二波、第三波。
但過去驅動產品包括大型電腦、桌上電腦和手機都是單一產品。AI目前只是基礎建設的階段,真正AI應用的產品還沒有出來,AI未來商機也遠大於過去幾代的驅動產品。
蔣尚義說明,AI未來是多元化的展品,會有幾千種幾萬種的產品,要如何應付多元化產品目前還未能知道。現在來看,透過小晶片設計或許可能,過去IC設計廠商要投入晶片設計需要2億美元,但要賣10億美元以上才能獲利,但多元化產品可只需要小晶片,透過異質整合就可達成。
聚焦半導體產業鏈影響,蔣尚義認為,摩爾定律已走到物理極限,台灣晶圓製造領先技術將會被挑戰,當初他加入台積電研發團隊約只有200人,退休時7000人,一旦摩爾定律放緩,就會讓後進者有追上的機會。
他認為,台灣應該從系統設計尋找機會,現在就是要搶進封裝市場,強化競爭力,台灣晶圓代工不能錯失機會,但也要快速進入系統設計掌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