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李政龍攝
「我們也不堅持大型太陽能在山坡地上不用環評…但,我們已被催到…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問有沒有光電可以賣,幾乎大家都缺再生能源,已被打到不知怎麼辦;這是事實!」太陽光電永續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如此描述產業缺綠電的窘迫。
蔡佳晋又說,「我們只是做布料加工的,不是真的穿西裝的,穿西裝的是台積電這些半導體公司。你時間拖越久,電只會越來越貴。」
擔憂被弊案纏上 基層心態消極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台泥綠能公司處長江一志坦言,業者明顯感受這2年光電推動真的不順,為什麼這2年推動特別慢,他個人觀察是民粹謠言,加上某些弊案,讓地方政府承辦人心態綁手綁腳,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心態,以致推動放緩。另外,光電相關法規的確也有不足之處。
民眾對檢調去年大動作查光電弊案仍記憶猶新;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席捲嘉南平原,光電板又受重創,尤其嘉義幾座滯洪池上被吹成毛巾捲曲狀的大型水面型光電,更是怵目驚心。
近日,又有意見領袖質疑烏山頭水庫架設水面型光電板,且謠傳業者是採取化學藥劑清洗;儘管官方及業者多次出面澄清,水面型光電板只能用清水清洗,絕對不能使用任何清潔劑,仍無法消弭各界對水庫型光電板的疑慮。
一面是半導體為首的製造業綠電需求緊急;一面是光電建置卻先後遭天災、弊案、謠言打擊;加上民醞釀加嚴版的光電環評規定;無一不讓光電業急到跳腳。
網傳烏山頭水庫的光電板使用藥水清洗,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出面闢謠。翻攝自Threads
公協會硬起來 再造謠就法辦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10月14日罕見共聚一堂,大動作召開記者會表態拒絕光電不實謠言;並點名擁有公眾影響力的網紅、意見領袖及媒體平台,應負起更高的社會責任和查證義務,避免散播未經查證的訊息,以免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相關規定。
未來如有針對特定對象刻意散佈不實謠言,並造成產業實質損害,各公協會及會員業者將立即啟動蒐證程序,依循法律途徑,嚴正追究散播者之《刑法》及《民法》相關責任,絕不寬貸。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齊發聲明,友善光電環境,拒絕不實謠言。吳馥馨攝
景觀與污染之間得如何取得平衡?針對外界對台灣山、海、水庫布滿光電板的抨擊,太陽光電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大亞綠能公司董事長沈尚弘回應表示,其實「有害、沒有害」與「好看、不好看」是兩個不同的議題,有害的事情不要做,但好不好看就很見人見智,是非常主觀的事。但若我們又要經濟發展,又要綠電,只能選一個對環境相對友善的方式來達成。
沈尚弘說,人類大可以繼續使用燃煤、燃氣、核能發電,但之所以會發展光電、風電、地熱,都是為了要減少碳排,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減少極端氣候的產生。
針對光電無法抵抗極端氣候的指控,沈尚弘認為,光電業也是極端氣候下的受害者;光電本身不是環境加害者,是為了解決極端氣候這個環境問題而存在。
沈尚弘說,光電業適度取得「社會執照」很重要,這來自政府、媒體的監督,及公民的信賴,但這些信賴應是基於正確的資訊與理解,以及在各種需求之下找到最佳解。「社會執照」不該是被被扭曲過,被製造過的謠言,進而誤導大家。
台電台南鹽田光電廠,約48萬片光電板,裝置量150MW。台電提供
光電裝置連2年未達1GW 進度落後根據能源署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光電裝置容量為15.02GW,相當於今年1-8月,只比去年底增加0.74GW;相較往年每年約能增加2GW,進度明顯落後。
今年10月10日,一封屬名「綠能從業人員」寫給賴總統的一封信裡直言,「大型地面型光電的推動,受到錯假訊息的打擊,幾乎已經剩下半條命。2030年達到20GW,就已經很樂觀。太陽光電的2030目標(31.2GW)幾乎可以確定會跳票。」
忍了2年,光電業者終於團結一致對外。但搬出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綠電需求,國家需要綠能來淨零轉型,能否遏止謠言,以及取得「社會執照」,加速光電建置,恐怕仍有不小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