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電廠更新改建工程,資料照。吳馥馨攝
經濟部去年公布的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自2027年至2033年的7年期間,有高達1,370萬瓩的「隱藏版電廠」;據經濟部今(26)日公布的「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只剩下2033年、2034年共260萬瓩的新增天然氣電廠。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坦言,去年報告中,有部分民營電廠開發案確實受到阻力,例如台南九崴電廠計劃已經取消,
因此今年度將沒有具體開發進度,或已確定取消的民營電廠開發計劃,從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剔除。李君禮表示,將無法順利開發的民營電廠從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移除,雖然會讓備用容量率下降,但也避免了預估「虛胖」,是務實檢討。
「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自2027年起至2033年這7年中,共有高達1,370萬瓩的新增天然氣電廠全數留白,變成「隱藏版天然氣電廠」。截自報告
能源署在去年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增列至少6座「隱藏版天然氣電廠」,究竟有哪些電廠,能源署去年態度「三緘其口」。外界只能從業動態中揣測,可能包括有國光、長生、麥寮、嘉惠、九崴、寶椿等。
上述「隱藏版電廠」中,國光電廠今年正式出列,將在2028年12月新增125萬瓩,接替2028年10月除役的國光1號機(48萬瓩);其他民營電廠本次都未入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報告中,2032年6月、2033年6月各有1部130萬瓩的大型天然氣機組上線。李君禮表示,因該電廠尚未通過環評,不便揭露電廠名稱,也不便透露是台電自有電廠,還是民營電廠。但外界揣測,這2部機組極可能是台電興達電廠二期更新改建計畫,以大型燃氣機組替換舊有燃煤機組,以因應南科用電成長。
「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大幅刪除去年「隱藏版電廠」及再生能源。截自報告
至於日前已通過環評的民營
嘉惠電廠(120萬瓩);李君禮表示,因嘉惠電廠尚未參與台電IPP電廠投標,故而未在今次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列出。
另外,台電推動的
「大光明計畫」(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因尚未通過環評,也未在該計劃中列出。
回應去年各界質疑的電力開發「畫大餅」質疑,今次長期電源開發計劃
也將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全數移除,移除總規模約達2,260萬瓩之多。因此,外界進一步擔憂,雖然務實檢討移除「虛胖」電廠是好事,但不會有缺電問題?並質疑大規模移除原訂開發計畫,如何還能讓未來10年(2025至2034年)電力淨增加12.2GW?
李君禮則回應指出,因今次長期電力需求成長估值為1.7%,遠低於去年「寬估」的2.8%,加上深度節能政策奏效,不會有缺電問題。
長期夜尖峰備用率目標15%以上 備轉率6%根據今年報告,2025年夜間備用容量率約為14.2%,已較去年11%改善,並朝15%努力。2025年至2029年的夜間備用率約在11.3%至14.2%之間,2030年起就能達到15%。
至於2028年夜間備用率估在11.3%,估值為各年度最低。李君禮解釋,是因當年只有國光二期(125萬瓩)新機上線。
台電副總蔡志孟表示,據此推估未來幾年夜間備轉容量率在6%至7%左右。
未來10年夜間備用容量率推估。截自「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興達事故不影響長期開發計畫至於外界關切興達新2機在建機組火災,是否波及未來電廠開發期程?蔡志孟指出,事故僅是短期影響,
興達新2機將從原訂今年11月或12月接受調度,延後半年到明年5月,仍會趕在夏季高峰期前,
興達新3機則如期在明年底接受調度。協和電廠維持環評承諾,會先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再建廠,仍維持協和新1機在2032年上線的規劃。位在北東電網區域的民營和平電廠,台電也會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