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再提台灣風險 貝森特:擬將3至5成高階晶片生產轉移他國

    2025-09-25 07:50 / 作者 朱紹聖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路透社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三(9/24)表示,美國飛機引擎、零件及特定化學品,可能為美國在與中國的談判中提供重要籌碼,並重提99%高效能晶片都是在台灣生產,透露美國政府每天都在為轉移其中的30%至50%產能而努力。

    路透社報導,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福斯財經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的「與瑪莉亞早晨有約」(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中表示,來自中國的稀土礦物供應源源不斷,但美國正持續努力鞏固特定戰略物資與產品的供應鏈。

    「我們不是沒有籌碼。我們有許多他們必須依賴的產品」,貝森特列舉道,其中包含飛機引擎與零件、特定化學品與塑膠製品,以及矽的原料成分;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也是美國在與中國談判時可以利用的另一籌碼。

    貝森特透露,自己和其他川普政府官員已經與中國經貿團隊舉行過4次會談,雙方將在11月10日關稅停火到期前再次會面。「我們以相互尊重的態度與他們打交道」,貝森特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美國已經表明,我們有優先事項和自身利益,且必將捍衛這些立場。

    貝森特還表示,美國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美國或其他親密盟友生產的半導體供應安全,並降低幾乎由台灣完全主導該市場所帶來的風險。「世界經濟最大的失敗點,在於99%的高效能晶片都是在台灣生產」,他指出。

    貝森特認為,台灣做得很好,且有一個很棒的生態系統,「但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可能必須將30%至50%的自身需求(產能),轉移回美國或是盟國,無論是日本還是中東地區,而我們每天都在為此努力。」

    事實上,貝森特上月底在同檔節目早已指出,全球99%的新進晶片皆在台灣境內生產,這對美國構成國安風險,風險程度自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未曾見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強調,出於國安考量,美國希望將部分晶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
    朱紹聖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