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8月外銷訂單寫「6項新高」紀錄 力拚全年刷新2021年紀錄再創新高!

    2025-09-23 18:45 / 作者 吳馥馨
    圖為輝達推出企業級AI伺服器RTX PRO。資料照
    受惠AI商機,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600.2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表現超乎預期,年增19.5%,是連續第7個月二位數正成長;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8月訂單表現會遠優於預期,主因是原本預料伺服器貨品接單會受新舊產品交替期波及,但最終實際影響趨緩。

    累計1-8月的外銷訂單已達4,541.5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1.1%。經濟部據此估算,剩下4個月的接單情況,只要每月平均超過550億美元,今年外銷訂單就可望刷新2021年接單6,741.3億美元的紀錄,再創新高。

    8月外銷訂單寫下「6項新高」紀錄,除了上述8月訂單為歷年同高、1-8月訂單也是歷年同高;其他紀錄還有8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170.6 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0.6%;電子產品接單248.8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9.5%。

    接自美國訂單223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3.6%;接自東協訂單107.2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0.3%。

    ICT與傳產貨品接單兩樣情

    黃偉傑表示,受惠AI及伺服器商機,加上相關貨品歸屬於232條款,暫時未受對等關稅衝擊,包括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的接單成績都在締造新猷。另外,受惠美系、韓系、中系的消費電子產品上市商機,也帶動相關供應鏈接單。

    傳產貨品則同時受到對等關稅波及,以及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影響。因而8月基本金屬(反映鋼鐵、扣件、水五金)接單只18.4億美元,年減9.3%;塑橡膠製品訂單13.9億美元,年減15.3%;化學品訂單14.1億美元,年減9.5%。

    針對傳統貨品接單停滯,黃偉傑表示,除了受到對等關稅波及,相關貨品在上半年已提前拉貨之外,也與對岸產能過剩、供過於求有很大關係。訂單轉正契機,仍要靜待中國大陸產能控制策略是否奏效。

    東協訂單創高 緊追陸港

    主要接單地區中,來自美國訂單223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占整體訂單37%;東協接單107.2億美元也寫歷年同期新高,幾乎快要超過大陸及香港訂單111億美元。

    黃偉傑表示,東協各國除了受惠川普1.0、2.0時代供應鏈轉移策略之外,也與這波對等關稅已底定,不確定因素解除有關。陸港訂單年減0.7%落入負成長,因是其內需、投資趨緩,訂單需求也就相繼失色。但東協訂單何時正式超越陸港,仍有待一步觀察。

    海外生產比寫19年新低

    黃偉傑表示,如今,全球經濟成長動能集中在AI浪潮上,台灣受惠AI、伺服器供應鏈回流台灣,加上國內半導體掌握先進製程優勢,帶動8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降至43.3%,為19年來同期新低。不過,黃偉傑也預告,9月為手機新品生產期,組裝廠多在海外,屆時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就會上升。

    由於AI商機持續,經濟部也預估9月外銷訂單將呈現「年月雙增」,接單金額估在640美元至660億美元之間,年增19%至年增22.7%。累計第3季接單約為1,845億美元至1,865億美元左右,年增19.8%至年增21.1%。

    經濟部據此推估,只要接下來4個月平均每月訂單550億美元,全年訂單就將刷新歷年新高紀錄。但黃偉傑也坦言,由於半導體相關貨品在232條款範疇內,不確定因素仍在,還要密切觀察國際情勢變化。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