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主席鮑爾9月17日在利率決策會議後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美聯準啟動今年第一次降息,9月降息1碼 ,示意今年將再降息2次。法人表示,聯準會對貨幣政策重心已從防範通膨轉向防範失業,再加上鮑爾強調關稅通膨屬一次性衝擊,顯示未來即便短期通膨再度上行,對政策的干擾也相對有限。市場已大幅定價明年降息至中性水準以下,因此判斷,本次會議結果對市場影響偏向中性。
法人指出,目前降息後,聯邦基金利率「更接近」中性水準,但仍高於 3% 的估計值,因此後續政策仍處於寬鬆循環中。鑒於領先就業指標,包括:請領失業金人數、Challenger 裁員計畫、JOLTs 職缺數等,均顯示惡化趨勢,且 ISM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就業指數連續數月低於 50,企業用工態度轉趨保守,因此未來數月就業數據可能仍顯疲軟,將支持今年剩餘兩次會期繼續降息。
不過仍須注意,考量到未來兩年通膨率將維持高於 2% 的目標水準,而經濟並未出現衰退,Fed 此次降息更像是將利率「靠近」中性水準,而非打算降至其下方。由於經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且不存在零風險的政策路徑,未來若有降息,其幅度仍將控制在一碼左右。
依據泰勒法則計算(假設中性實質利率為1.0%、通膨率目標為2%、非加速通膨失業率為4.2%),在9月FOMC的經濟預測下,2025、2026、2027年的聯邦資金利率理論值為4.45%、3.70%、3.05%,可以看出2025、2026年的點陣圖隱含利率是略高於泰勒法則理論利率。
聯準會降息是基於今明兩年勞動市場下行風險而選擇將利率向前調整,但也因為聯準會並沒有落後降息,因此如果實際上勞動市場沒有這麼疲軟,也不該假設聯準會這麼快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