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分析/新經長的挑戰 「真正大尾的」到底是誰?「郭規」龔隨不隨?

    2025-08-30 07:50 / 作者 吳馥馨
    行動創新AI內閣2.0發布記者會,準經濟部長龔明鑫。廖瑞祥攝
    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透露,「回娘家」後,除了能源,重中之中的基礎建設更有「治水」;以及落實「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方案」,政府會永遠與中小微企業、傳統產業站在一起。

    在科技產業布局上;龔明鑫也指出,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已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將發展矽光子、量子計算和機器人等技術,以達成賴總統將台灣打造為「經濟日不落國」的政見。

    短短數言已預示,曾擔任過經濟部政務次長的龔明鑫,對經濟部業務並不陌生,也深知重返「福州街」後將同時面對二次能源轉型、極端氣候下的水電供應穩定,川普2.0下的傳統產業危機,以及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等多項挑戰。

    事實上,經濟部政務大方向輪廓從未改變,但如何落實執行才最棘手。過去,郭智輝時代已替台灣產業擘畫不少「前衛」政策願景;龔明鑫接手後,恐怕要先思索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再生能源政策與綠能弊案連環爆

    歷經9年努力,光電、風電雖有相當成果,卻也陷入發展瓶頸期;商機無限也引來弊案連連,多位公務員官司纏身。

    請辭部長待命的郭智輝,外傳他臨別秋波對立委拋出「真正大尾的還未浮出水面」,儘管針對外傳郭智輝此言,經濟部第一時間表達「無法證實,也沒有評論」,但又強調「若有不法,一律依法究辦」,依舊惹人疑竇。

    經濟部表態對弊案零容忍,但眾人都在問「大尾是誰」?還在經濟部裡嗎?種種猜疑壓抑內部士氣。如何提振士氣又安民心,龔部長恐怕要多費腦筋。

    至於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已從2025年延後至2026年11月。但根據能源統計月報,今年上半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只約13.4%;現實就是光電用地取得不易、風電成本飆漲、地熱發電仍在開發初期,幾乎可斷言目標將再次跳票。

    政府一度寄望地熱發電,經濟部為此盤點出台灣地熱發電潛能高達40GW的驚人數字;郭智輝上任之初更宣布投入地底下5千米「深層地熱」發電探勘。

    但現實是地熱鑽探成本昂貴、技術待克服,還有國家公園及原住民保留地的挑戰,除了國營的中油公司在宜蘭員山1號井已打到4,018米的目標位置,但仍在「收集地層資料」階段。另外,菲律賓種電的構想,還會繼續下去?台灣能源考古題以及新挑戰,在在都考驗龔明鑫。

    核電討論再起 電力供需報告挑戰大

    儘管剛結束的核三重啟公投未通過,但有高達434萬人表示認同重啟;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已表態,會儘速「初步盤點」3座核電廠有否條件進入核管法的「自我安全檢程」程序,但如何凝聚民意,仍是挑戰。

    至於高階核廢料選址立法工程如今回到經濟部,如何順利推動完成立法,乃至日後真正依法展開選址,全是浩大工程。

    另外,原該在7月底公布的「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經遲到。去年公布的112年度報告中,從2028年起至2033年有高達1,310萬瓩的「新增燃氣電源」全都是難以載明的「空白支票」;產業界對穩定供電一直有高度期待,新經長會「務實調整」?

    搶救傳統產業、中小微企業

    今年7月我國出口的電子及資通產品占比已攀升到75.2%,意味著傳統產業只剩1/4;反映的是產業失衡與中小企業危機。

    傳統產業近年接連被中國產能過剩的低價競爭、美國對等關稅墊高成本、新台幣匯率急升侵蝕獲利打趴。過去,郭智輝對赴美「投資金額多寡」與「關稅高低」的關聯性已有諸多分析,但這是談判小組權責,無助解決產業焦慮。來自行政院的龔明鑫更有管道與談判小組橫向溝通,在第一時間掌握關稅及232條款談判進度,並開誠布公地與可能受影響業者溝通。

    行政院編列韌性特別條例中,產業支持方案有930億元;預算通過前,經濟部已先移緩濟急提供各項金援方案,但金援只是救急,關鍵還是要輔導傳統產業、中小微企業取得競爭力;龔部長能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

    產業外移,還是布局全球?

    郭智輝任內的「境外關內」政策,由經濟部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產業供應鏈迅速赴日本、美國、東歐布局;政策美意雖是降低中小企業赴海外投資門檻,但也引發外界對產業外移、資金外流的潛在疑慮。

    龔明鑫接手後,「境外關內」會否延續?若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川普2.0政策下的巨變,台商赴海外投資已是時勢所趨,經濟部還有哪些招商計劃,維繫投資台灣的動能?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再展延2年至2027年,但少了川普1.0時代的順風助力,反而遭遇川普2.0的逆風挑戰;經濟部全球招商能力就要見真章,如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將台灣打造成「經濟日不落國」,各界也拭目以待。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