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關稅20% 資誠:能否再降低 取決於額外讓步、採購及投資承諾

    2025-08-01 13:13 / 作者 吳馥馨
    美台關係示意圖。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台灣8月7日起對等關稅稅率20%;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表示,台灣稅率已低於之前的32%,能否再進一步降低,取決於台灣能夠對美國提出額外的讓步和採購、投資承諾。

    蘇宥人指出,4月到7月這段時間,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陸續達成關稅協議,歐盟、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等關稅稅率調降至15%至20%不等,而對方國家也答應大幅調降對美國產品的貿易和非貿易壁壘,採購大額美國商品,以及大幅增加對美國投資,以日本和韓國為例,分別答應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3,500億美元振興美國政府指定的產業。

    因此,美國對台灣的關稅率能否能再談到低於20%,取決於台灣能夠對美國提出額外的讓步和採購、投資承諾,此議題的後續發展待觀察。

    蘇宥人分析,目前亞洲除了日本、韓國為15%外,其餘許多國家皆在20%上下,台灣企業決定製造基地的布局也必須留意這點。

    至於台廠是否移到美國製造?蘇宥人指出,美國國會曾提出,並目前由參議院審核中的台美「類」租稅協定方案,與這次關稅措施相比,潛在影響更為深刻,才是考慮投資美國的台灣企業必須關注的大議題。

    蘇宥人指出,台灣企業在因應美國這次貿易關稅政策,應避免將關稅率最低做為選擇產品生產地的唯一或主要因素。

    他說,依照各產業的供需狀況,以及買、賣雙方的議價能力,關稅率增加可能會影響台灣供應商的市占率和利潤率,惟若單純只尋求關稅率低的國家,將會忽略在各國家、地區設廠及營運的成本、基礎建設完整性、人才供需、生產良率等差異,以及在新的國家設廠、取得必要營業執照和許可所需花費的時間,最終節省的關稅效益不見得能抵銷這些直接和間接成本。

    蘇宥人提醒,這一批的「對等」關稅,以及後續美國與特定貿易夥伴所達成的協議,應該不會是美國經貿政策的最後一則消息,日後仍會有新的發展及改變,以及其他國家的報復、因應措施。在整體環境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台灣企業必須盡可能讓其全球布局及生產製造地點更加彈性,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地區有新的經貿政策時,可更快速因應,以維護企業的市佔率及利潤率,並緩解各項政策對企業營運的不利影響。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