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104人力銀行共同發布《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由左至右依序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工研院資深副總蘇孟宗、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戴嘉芬攝
AI帶動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從業人員薪資有多高?104人力銀行與工研院今日(7/28)共同發布《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整理出薪資五榜單,「非主管職」以類比IC設計工程師年薪中位數178萬居冠,而特殊工程師增長21%最多。
此外,「主管職」硬體工程研發主管年薪中位數181萬最高;若以增幅來看,「非主管職」以其他特殊工程師增長21%最多,「主管職」專案業務主管增長20%第一。
觀察十大高薪職務的平均薪與中位薪可發現,平均年薪普遍高於薪資中位數,反映少數高薪個案,如技術專家、外派主管拉高平均薪資,建議企業在薪資評估時,不能僅參考平均薪,並須細分不同職級與職責範圍,搭配福利制度與職涯發展規劃,提高人才吸引力。
半導體人才缺口達3.4萬人報告書中指出,2025年5月半導體人才缺口達3.4萬人,主要徵才職類如「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缺1萬人、「研發類」缺9,000人、「操作/技術/維修類」缺7,000人最多。
其中,「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自2023年10月5,600個工作機會,攀升至2025年5月1萬個,增幅達77%,反映晶圓廠擴產、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投資增加,對製造工程人力需求增多。而「操作/技術/維修類」自2023年10月4,300個工作機會,增長至2025年5月9,000個工作機會,增幅67%,反映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產線擴展,機台操作與維護人員需求上升。
《報告書》業顯示,「操作/技術/維修類」因需要輪班且工作當下需高度專注,人才招募不易2025年5月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能分到0.2名求職者人力。「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因製程複雜,設備操作與維護需大量工程師,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能分到0.4名求職者。「研發類」隨著AI應用全面擴散,消費性電子產品能力提升、通訊技術升級,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能分到0.45名求職者,均出現人才短缺現象。
在人才限定科系方面,《報告書》中顯示,「操作/技術/維修類」工作著重實作與現場技能,大多數企業都可提供訓練,58%職務科系不拘比例最高。「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雖具技術門檻,但多屬執行性質,部分工作也可透過內部訓練補足,38%職務科系不拘彈性中等。
相較之下,
「研發類」職務需具備電機、電子、材料等專業背景,要求高度理論與技術知識,因此對科系限制最嚴,職務科系不拘的比例僅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