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長劉文雄8日受訪表示,面對關稅挑戰,產業需進一步分析衝擊,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美國川普政府對台灣祭出32%關稅,對我國產業造成衝擊,股市連2日重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今日(4/8)表示,面對關稅挑戰,須進一步分析關稅衝擊,把危機化為轉機。「台灣廠商需擺脫價格競爭,找出自己的利基點,並擁有他人無法取代的技術,才能創造出市場新藍海。」
工研院今日攜手27家公協會舉行「ITRI NET ZERO DAY」論壇暨特展。媒體聚焦關稅戰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劉文雄受訪指出,工研院做為一個研究法人單位,百分之百要配合政府政策,也會努力協助台灣產業面對這項挑戰,並度過難關。
他非常同意前兩天賴總統跟產業界大佬會談,業界建議「謀定而後動」,進一步分析關稅帶來的衝擊,同時把危機變成轉機。劉文雄提到,工研院也會積極協助台灣廠商進行數位轉型,引進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找到市場契機。
此外,賴總統6日致詞時提到「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經濟戰略。劉文雄指出,工研院在日本、歐洲、東南亞都有駐外辦公室,跟國外市場都有連結,能協助台廠建立海外商機,把市場拓展到全世界,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市場,進而成為新藍海,而不只是在紅海中尋找商機。
他強調,歷史上也曾發生過關稅大戰,包括30年代、80年代甚至雷根政府時期曾有關稅戰,從過去發展史來看,就是看主政者如何處理後續,震盪期越短,陣痛期就越短,對後續的影響就越小。
因此,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在美國政府關稅制度下,找到一個美國與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從而把震盪期縮短。「關稅只是一個手段和過程,它最大的目的是要重整世界貿易制度的秩序,各國須從中找到平衡點。」
另有媒體問到,在這波關稅戰中,台灣廠商是否可伺機拓展到歐洲市場?對此,劉文雄指出,這是台灣所有產業可以思考的方向,但最重要的是,業者必須提升科技成分,而不是只在價格上去競爭,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技術,從而找到區隔性,才是在世界上競爭的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