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對等關稅台灣應戰解析! 台新李鎮宇:首要爭取全球半導體課稅標準齊一化

    2025-04-03 10:45 / 作者 陳俐妏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出示行政命令,宣布新的全面關稅措施。美聯社
    川普關稅解放日到來!祭出對所有國家徵收10%最低基準關稅,對台灣開徵32%,半導體不受對等關稅影響,但台積電ADR盤後重挫。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在《財訊》發文表示,川普關稅戰是結構調整,台灣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是否要報復,而是如何爭取「全球半導體課稅標準齊一化」。若美方真的依原產地課徵附加稅,台灣被課32%,韓國25%,新加坡10%,台灣就會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處於劣勢。

    李鎮宇指出,這場關稅衝擊,被視為一場由美國主導、涉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關稅大戰。必須認清的是,這並非單純的經濟措施,而是戰略性的結構調整。川普政府的邏輯是:你對我不公平,我就加倍奉還。然而,對台灣來說,這場戰爭不容輕舉妄動,也不宜主動發動反擊。

    首先,針對資訊科技協定(ITA)的爭議,台灣的立場應該非常清楚——絕不應該由台灣出面發動WTO訴訟。ITA保障的資通訊產品理論上應享有零關稅待遇,但現在美方模糊處理,未明確表態是否豁免ITA產品。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溫,ITA協定也有可能被架空。此時應趕緊私下與美國溝通豁免可能。如果要啟動法律挑戰,也讓他國先行挑戰。台灣的產業太仰賴美國市場,貿然出手只會遭受更強烈的報復。

    全球各國選擇忍氣吞聲,這波關稅衝擊會像過去日本調高消費稅一樣,是一種短期「供給面衝擊」(supply shock),約1到3個月後市場會自我調整、物價回穩。但若各國紛紛反擊,美國關稅機制也設計了「報復遞增條款」,將會進入無止境的加稅報復循環,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在此背景下,美國聯準會(Fed)本應採取預防性降息措施,降低市場恐慌與消費緊縮。然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向缺乏靈活性,極可能錯失調控時機,進一步拉長衝擊週期。

    對台灣而言,李鎮宇認為,最核心的問題其實不是應不應該報復,而是如何爭取「全球半導體課稅標準齊一化」。若美方真的依原產地課徵附加稅,台灣被課32%,韓國25%,新加坡10%,台灣就會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處於劣勢。中國雖被課54%(34%+原有20%),但中國本就非以高階晶片為主的出口國,不在競爭範疇內。

    然而,問題不只在美方。事實上,美國商會年年發表的《台灣白皮書》中,已多次點出台灣存在諸多非關稅壁壘,包括許可程序、產品標準、認證制度、外資限制等問題。這些問題長期未獲政府正視,卻正是美國用來指控台灣貿易不對等的材料來源。若台灣不從自身結構問題出發進行檢討與改善,任何對外談判都會缺乏正當性與說服力。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受關稅重創的不僅是台灣本土產業,還包括早年從中國撤出的台商。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