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劍龍級的海龍潛艦(舷號793),於海軍潛修工程處「劍龍乾塢」進行乾塢維修作業。海軍資料照
網路上傳出中共093A型核子攻擊潛艦「長征14號」發生事故,至今無法證實,由於傳言指出該艘潛艦是在執行測驗考核任務時發生一連串事故,因此,也讓外界聯想到國造潛艦的艦上人員培訓問題。若國造潛艦陸續建造下水,未來海軍維持10艘潛艦,人員培訓將是重中之重,海軍艦長出身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江炘杓表示,要到潛艦上服役的士官兵,首先要求是個性穩定,必須能夠適應長期在密閉空間生活,專長訓練也相當嚴格,關鍵專長也要訓練一年、簽證完訓才能正式成為潛艦的成員。
日前網路上傳出艦名為「長征14號」、舷號417,隸屬於中共解放軍海軍第7艘「093A型(商級)攻擊核潛艦」,從中共解放軍海軍潛艦第一基地出發後,在江蘇省連雲港外海進行「裝載下潛測操作考核任務」,也就是人員訓練的考核工作時,發生一連串事故,導致艦上氧氣耗盡,全體55名官士兵與學員都喪命,儘管目前訊息真偽難辨,但不禁令人聯想到,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在九月下旬下水後,第2至8艘國造潛艦也會陸續完成建造下水,潛艦上專業人員的來源與培訓就是一大挑戰。
海虎軍艦。翻攝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海軍官員曾表示,因應國造潛艦陸續建造,未來將會把海軍現有的潛艦部隊「256戰隊」提升成為編裝約10艘潛艦的「潛艦艦隊」,勢必要招募更多潛艦官兵。以現有「劍龍級」的海龍潛艦與海虎潛艦,每艘潛艦上的軍官、士官與士兵合計為67名,江炘杓分析,即使國造潛艦採用新式的系統與裝備,但是不少重要的工作,仍需要有專業人員負責,無法完全依賴自動化設備,加上必須24小時輪班、值更,因此,每艘IDS國造潛艦上也至少需要40至50位官士兵,才能維持潛艦正常運作,因此未來人員需求大增,是必要增加培訓。
江炘杓表示,以目前海軍256戰隊除了現有4艘潛艦的編制人員,另外現有一個支援隊,隊上等於是一艘潛艦人員完整的編制,因此現有海軍相當於有5 艘潛艦的人員,若潛艦艦隊未來最少擁有8艘IDS潛艦的話,人員需求缺口也還有三艘滿編、大約120-150人。不過,由於2艘老舊「古董」的茄比級潛艦還沒退役,因此中間的銜接過程會比較棘手,人數會比較多一點,但江炘杓認為,海軍有能力培養出需要的專業潛艦人員。
海虎軍艦。翻攝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江炘杓表示,這次潛艦國造計畫,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當年前往荷蘭接艦的海軍256戰隊幹部,現在可以傳承在1980年代於荷蘭威爾頓・費吉諾德船廠(WF)造船廠並肩工作、參與造艦接艦的完整經驗,把荷蘭經驗用在IDS上,先前媒體報導人員於7月1日開始進駐海昌工廠,江炘杓透露,事實上更早之前,幾乎大部分人員都已經參與了相關工作,包括系統組裝、裝備操作的標準程序,是由這一批經驗豐富的海軍潛艦軍官與士官們,自己來寫操作程序,往後幾艘IDS量產型潛艦,也會比照辦理,這對於IDS潛艦上人員瞭解自己艦艇特性非常有幫助,如同空軍二代機IDF的妥善率一直相當良好,是同樣的道理。
擔任過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艦長的江炘杓強調,潛艦與水面艦不同,水面艦萬一遭遇故障,還可以在維持隔艙封閉的情況下,在水面上浮航,還有時間能搶修或求救。但潛艦在水中時,一旦故障,尤其是進水或是失火,往往都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整艘潛艦人員全部覆沒,因此人員的訓練相當嚴格,而且潛艦人員招募的第一關,是看人員的個性與特質是否沈穩。
江炘杓表示,潛艦人員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因為潛艦一出海,人員長時間處在密閉空間中,以IDS潛艦是柴油\電池推進系統來說,最長出勤(耐航)時間大約30天,一般任務至少也會有15天之久,在這段時間中全艦都在水面下,不能開艙門,潛艦上也沒有窗戶。因此,若不能夠保持心情平靜的話,可能影響到艦上的安全。海軍對於招募挑選潛艦人員時,會觀察其情緒控管能力,個性不穩的人員,在面試時就會被刷掉,無法進行後續潛艦專長的訓練;而且實際出海航行實習時,遇到壓力時,也會看出人員是否真能夠適應潛艦生活,還會有人被汰除。
茄比級潛艦。翻攝台灣海軍官網
江炘杓說明,目前海軍潛艦部隊256戰隊,有自己的一個潛艦訓練中心,專門培訓潛艦官士兵,包括課堂上講授課程,之後到潛艦上實習,進行實作的訓練、操作、並且必須由專業軍官與士官對受訓學員完成考核簽證後,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潛艦人員。
江炘杓舉例,航行專業的人員,從受訓到完訓簽證合格,以往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其他專長大約也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也因此,現在台灣海軍的潛艦上全部人員都是志願役,不會有義務役士官兵,因為即使明年義務役役期回復為一年,新兵基礎訓練完成後,若再受專業訓練後,等於幾個月後就要退伍,因此義務役是不可能派到潛艦上服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