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美競爭加劇、中台關係拉遠,台美關係則持續深化。示意圖。取自iStock
近年以來,美中台三邊關係的發展,大致呈現了中美競爭加劇、中台關係拉遠,以及台美關係深化的發展趨勢。
中美競爭加劇在中美競爭加劇的部分,除了中國快速增長的國力以及領導人習近平的各種強勢作為是毫無疑問的遠因之外,2017年12月川普政府將中國定調為「戰略競爭對手」,更是重要的轉捩點。
2018年3月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2019年6月美國在《印太戰略報告》中直指中國是區域秩序的破壞者,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讓美國人民對中國好感度大幅減低,2021年美國與中國在疫苗外交上展開競爭,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美國隨即在8月對中國進行晶片制裁,以及2023年2月爆發了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等等,在這些事件的影響之下,美國民眾對中國抱持負面印象的比率在2023年到達了史上新高的83%(根據美國著名的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
中台關係拉遠 台美關係深化在中台關係拉遠的部分,除了2016年主打「抗中保台」的民進黨政府上台執政以及社會中「天然獨」世代比率的逐漸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外,中國近年以來種種對台灣更加強勢的作為,例如挖角我國邦交國、軍機擾台,以及對台灣農產品輸入的刻意刁難等等,都使得台灣與中國的距離開始拉遠,特別是2020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更使不少台灣民眾在擔心「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情況之下,增加了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戒心。
在「中美競爭加劇」和「中台關係拉遠」的情況之下,「台美關係深化」的發展也在近年來開始快速展開。根據媒體的報導,自從民進黨的蔡英文政府於2016年5月上任以來,台美關係在「安全合作」、「雙邊經濟及科技倡議」、「美國放寬對台交往準則,並持續助我拓展國際空間」、「高層互動」、「美國跨黨派的對台支持」和「攜手展現全球夥伴價值」等6大層面上,都有著明顯的進展。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即將結束以來,台美之間的關係更是得到飛速的升溫。
經貿成果:台美貿易額、順差雙雙創歷史新高關於台美關係深化的具體進展情況,近期以來已可見諸於許多媒體的報導之中,這邊再舉幾個在媒體的報導中較少提及的部分。例如,在貿易方面,2022年時台美之間的貿易額達1,360億美元,與前一年的1,139億美元相比,成長了19.4%之多,2022年時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475億美元,也比前一年成長了18.1%。這兩個數據雙雙都創下了歷史的新高,顯見台美在貿易上的緊密關係。
2023年11月22日,在外交部與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American State Offices Association, ASOA)的酒會中,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的農業貿易辦事處總監史安莉(Emily Scott)表示,從她於2020年首次抵台迄今,美國州政府在台灣設立的辦事處在短短的3年之中就從8處快速成長到17處,顯見台美已是密切合作的夥伴。
友台法案:美國跨黨派的共識挺台除了經貿上面的深化之外,台美關係的深化也展現在美國不斷推出的各種「友台法案」方面。有報導指出,在本屆(2023年1月)的國會開議以來,在半年之內就已提出超過20個直接針對支持台灣的友台法案與決議案,如果納入間接或是部分提及支持台灣的法案或決議案,則相關法案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30案,而在這30案之中有14案是由民主、共和兩黨的議員所共同提出,在美國兩黨立場日益極化的今天,這個現象更是充分顯示出對於台灣的支持已經是美國跨黨派的共識。
民調結果:台美雙向正面態度近年來台美之間關係的深化,也反映在各種的民調結果上。例如,皮尤研究中心在2023年春季的民調顯示,美國有65%的民眾對台灣抱持正面的態度,在全部的24個受訪國家中僅次於日本(82%)、南韓(77%)、澳洲(71%)和以色列(66%),而這24個國家的民眾對台灣抱持正面的態度的中位數僅在48%,可見美國人民對於台灣的好感度明顯較其他國家高出許多。
而在台灣方面,2022年12月時由杜克大學和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的民調結果也顯示,在台灣不宣布獨立而中國卻出兵攻打台灣的情況之下,有32%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援助台灣,有37%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會提供武器上的支援,換句話說,有7成的台灣民眾對於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援是抱持著正面的信心。
3個問題仍需思考從以上種種的進展可以看出,台美關係在近期以來的深化可以說是跨議題且全面性的,這對於與美國共享民主、人權與安全價值的台灣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消息。唯在盱衡全局的考量之下,仍然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與準備。
第一,即便台美關係有所深化,但美國對台灣的各項支持,仍然並未超出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框架範圍。例如,2023年10月1日,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表示,美國長期遵循根植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孫曉雅也提到,儘管「現狀」會「讓人不舒服」,但維持現狀是維持和平、穩定與繁榮的一種方式,台灣穩定與經濟成長形同全世界穩定。
在2023年11月15日於舊金山所舉行的拜習會中,美國總統拜登在會後也表示:「美國政府幾十年來都維持一致的一個中國政策,這一點並沒有改變」。換句話說,
「一個中國」仍然是美國不變的對台政策,對美國來說,台美關係再深化,也仍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之中。第二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即便美中關係從川普政府以來就明顯處於不佳的狀態,但大多數的觀察家仍認為,美中之間並不是只有競爭或對抗,而是在不同的議題領域之中處在一邊競爭同時又一邊合作的情況。特別是在經貿互賴上或是在各種國際議題的處理上,彼此都有實際需要對方的地方,再加上,作為民主國家的美國,其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會隨著不同的執政者上台而有所調整。
雖然台美關係在近年來有所深化,
但不可諱言的,使台美關係在近年以來升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台美雙方在近年來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都開始走低的現實考量,如此,則台灣必須思考,倘若有一天中美之間的關係因為各種理由的出現而開始回溫,那麼台灣又將如何調整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與第二個問題有關,根據美國著名的大數據新聞資料庫「整合危機早期預警系統」(Integrated Crisis Early Warning System)對於媒體報導的記載顯示,在過去的20年以來(2001~2020),台美之間每年的實際合作事件次數大約都在10~20次左右的水準,然而這個數字卻在2021年和2022年時分別暴增到61次和77次。
一般來說,兩國之間關係的深化,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逐年逐步都有穩定的進展,而若兩國之間的關係突然出現明顯突破性的改變,那這個影響就更明顯是來自於兩國以外的情勢的考量。當然,我們已經知道,
在疫情後美中經濟的加速脫鉤和俄烏戰爭的影響,使得美國與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貿易上和安全上的各種戰略合作都大幅增加,但這明顯是來自於因應在台美關係的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的考量。台美共同珍惜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是雙方關係深化核心即便如此,近年來台美關係的深化還是有其更為深層的原因和底蘊,台美雙方共同都珍惜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價值觀,更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們期待未來台美關係的進一步深化,更多是建築在雙方更多的共享價值和人民之間的實際聯繫上,而更少是建立在中國因素或是其他國際局勢變動的影響上,這應該才是台美關係能夠愈走愈長久的關鍵。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