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2024年8月20日 「海空精準飛彈射擊操演」中,於屏東九鵬基地清晨發射一枚疑為「雄昇」巡弋飛彈,也就是「增程型雄二E」飛彈,彈道較同為中科院研製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更低。Taiwan ADIZ粉專提供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希望向美國採購新型「戰斧巡弋飛彈」,可直搗俄羅斯核心地區,有望扭轉烏俄戰爭局面。台灣也有同類型戰略武器「雄昇飛彈」,據了解射程達1200公里,能涵蓋中國大陸內陸省份,是嚇阻中共解放軍犯台的利器。
「雄昇飛彈」系統也就是「增程型雄二E」地對地巡弋飛彈,據傳主要量產任務將在2024年底結束。國防院所長蘇紫雲指出,2023年台灣跟美國重新簽訂MTCR飛彈技術管制協定後,等於是默許台灣發展這種長程武器,但是不出口,此後,美國對飛彈關鍵零組件,就更加寬鬆交給台灣研製,因此未來雄昇飛彈將可能在匿蹤效果與射程上都有更大提升空間。
試射飛行中的一枚第4批次美國海軍「戰斧」戰術巡弋飛彈(Tomahawk Block IV cruise missile)。US NAVY
戰斧巡弋飛彈的起源與發展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從1972年起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研製,1983年正式服役開始,已有42年,主要特點是採用次音速、追沿地貌飛行的方式,可以在中程(射程1000公里左右)至長程(射程2000公里以上)對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直接命中窗戶大小的目標,且還可以從陸上發射車、軍艦、戰機與潛艦發射,屬於戰略性武器,當時的美國軍工大廠雷神(Raytheon,現為RTX)與麥道(McDonnell Douglus)都曾獲得美軍生產合約。
由於戰斧巡弋飛彈具備長程精準打擊戰力,且不易被防空系統偵測攔截,是美軍相當倚重的遠程打擊武力。戰斧巡弋飛彈目前已經發展到第5批次(Block V),且在2020年時,美國海軍宣布,其所有序列中的戰斧巡弋飛彈(第4批次)都將提升到第5批次,至於第3批次的戰斧巡弋飛彈則將汰除銷毀。
2018年「勇者之盾」聯合軍事演習中,由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邵普號(USS Shoup, DDG 86)發射一枚戰斧巡弋飛彈(RGM-109,Tomahawk cruise missile)實彈。US Navy
事實上1980年代服役的第一批次(Block I)的戰斧巡弋飛彈,基本型號為BGM-109,事實上不單止有具備傳統高爆彈頭的版本而已,原本就是要能攜帶核子彈頭的核武,核武版BGM-109A稱為「核子陸上攻擊型戰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簡稱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可攜帶W80核子彈頭,威力達到20萬噸黃色炸藥。另外,當時陸上發射版的BGM-109B則是反艦飛彈。
不過,美國空軍幾經考量後,並未採購空射型的戰斧巡弋飛彈(AGM-109)。另一方面,美國陸軍原本構想把陸上車載的陸射型戰斧巡弋飛彈,部署在最受蘇聯威脅的歐洲大陸,但卻遭盟國抗議。其中包括計畫由北約在西德(當時德國仍分裂)從1983年12月開始向比利時、義大利、荷蘭和英國部署464枚BGM-109G陸基戰斧巡弋飛彈等。
由於戰斧巡弋飛彈持續改良到第5批次(Block V),因此仍可用於最新型「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資料照為美軍2024年次在菲律賓的北呂宋島部署堤豐中程飛彈系統,可以戰斧巡弋飛彈等進行遠程打擊。翻攝自X@Aaron_MatthewIL
為了避免東西兩大集團一旦爆發戰爭後將發生無可挽救的毀滅性後果,美國與當時的蘇聯(USSR)進行限制核子武器談判,尤其是中程與短程飛彈(Intermediate-range and Shorter-range Missiles)達成協議,也就是《中程導彈條約》(Treaty between the U.S.S.R. and the U.S.A.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ir Intermediate-range and Shorter-range Missiles),由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yov)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後,在1988年6月1日生效。但這也使得陸基版戰斧巡弋飛彈被全數裁撤銷毀,此後戰斧巡弋飛彈就只剩下艦艇發射版(RGM-109B)與潛艦水下發射版(UGM-109B)兩個版本。
美國海軍採購的艦上版本RGM-109B與水下由潛艦發射的UGM-109B,構型基本大同小異,使用AGM-65小牛飛彈(Mavrick)的1000磅(454公斤)重的傳統高爆彈頭,沿用魚叉反艦飛彈的AN/DSQ-28雷達尋標頭,導引電腦則為IBM的4 Pi。另外,也衍生出反輻射模式的戰斧巡弋飛彈,會搜索並鎖定敵方雷達或者電戰干擾訊號來源,進行源頭打擊。
美國陸軍以機動彈發射車發射一枚攻陸版BGM-109G戰斧巡弋飛彈資料照。US DoD
「台版戰斧」的起點:雄二E 的誕生在台版「戰斧」--「雄昇」巡弋飛彈方面,是源自於發展相當成功的雄風二型(雄二)反艦飛彈的基礎上進行後續研發的成果「雄風二E」(簡稱「雄二E」)巡弋飛彈而來,不過,雄二E與雄昇巡弋飛彈的發展過程相當曲折,也與戰斧家族初期的命運有類似之處。
根據軍事專家揭仲2019年披露的消息指出,在1996年中國對台發射東風系列戰術彈道飛彈的「台海飛彈危機」後,層峰就下令中科院權利發展「雄二E」巡弋飛彈。但當時美方僅同意台灣發展以愛國者三型(PAC)為核心的飛彈防禦系統,但反對台灣發展能達到中國內陸、具有戰略嚇阻力的巡弋飛彈,擔心成為衝擊台海情勢的重大變數。
美國海軍2018年4月14日於神盾艦垂直發射系統發射一枚戰斧巡弋飛彈。路透社
據指出,中科院的雄二E巡弋飛彈計畫在2005年接連完成2次試射成功,獲得重大突破。但美方卻因陳水扁對兩岸關係態度轉變而公開反對發展巡弋飛彈,在時任總統陳水扁第二任期內2005至2007年6月就有多位美國高級官員對台10度喊話,勸阻發展巡弋飛彈。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延長了審核售台的軍用關鍵精密零組件的審查期,從原先的4個月延長到10個月,甚至延長到1年,避免扁政府在2008年任期結束前獲得雄二E巡弋飛彈,這項動作也同樣衝擊到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所需要的關鍵零組件,造成計畫變數。
2019年5月27日,美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魏柏號」(USS Curtis Wilbur,DDG 54)在菲律賓海軍演在菲律賓海軍演時發射一枚戰斧巡弋飛彈。路透社
而在陳水扁執政最後一個立法院會期,2007年立法院院會,仍決議刪除代號為「戟隼案」的雄二E飛彈量產預算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被凍結。直到馬英九政府2008年5月20上台後,國安團隊重新考慮,在立法院解凍「戟隼案」量產預算,雄二E巡弋飛彈案才能順利繼續推進。
不過,由於當時美國對台灣的巡弋飛彈等零組件仍維持嚴格技術管制,中科院必須尋求替代來源,後來終於突破美國不放行的關鍵零組件技術,完成雄二E的研發與首批量產計畫,不過,成軍時間則有些許延後。
時任中科院院長龔家政中將(中)2007.11.14巡視台中航空研究所視察鯤鵬引擎進度,該引擎為雄二E巡弋飛彈動力來源。翻攝自中研院近代史口述歷史《龔家政先生訪談紀錄》
由2014年至2017年擔任中科院院長的海軍中將龔家政,於2022年11月1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中指出,雄二E型巡弋飛彈研製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A型彈」射程僅500公里,第二階段「B型彈」達到1000公里。「B型彈」發動機與A型不同,B型彈使用渦輪扇引擎(turbofan engine)推進系統(A型彈應該是使用渦輪噴射),油耗更經濟,飛行距離更遠;而中科院發展渦輪扇發動機的代號為「鯤鵬」,此一小型渦輪扇發動機就是巡弋飛彈能長程打擊敵方重要軍事目標的動力核心。
中科院研發、隸屬空軍飛彈指揮部的「雄昇」地對地巡弋飛彈的發展來源是從雄二飛彈進行性能提升、增加射程後的「雄二E型」飛彈,圖為海軍雄二反艦飛彈發射資料照片。海軍司令部
真正的台版戰斧 打造「源頭打擊」能力據了解,雄二E型巡弋飛彈A型彈在2004年即已完成試射,B型彈則是在2007年成功完成試射任務,目前雄二E的A、B兩型巡弋飛彈都已經分批量產完成。至於其作戰性能,龔家政中將在訪談紀錄中說,某次時任總統陳水扁視導雄二E的B型彈試射演習,看到該型巡弋飛彈的「電腦模擬飛行圖,只見飛彈沿著不同的地形飛行,之後飛越臺灣海峽,直撲中國內陸,並且做了各種高低組合、迴避等動作,直到擊中遠方目標」,試射也成功。由此可見雄二E型巡弋飛彈系列的作戰模式與美軍戰斧飛彈相當類同,只是射程是最大差別。
由雄二E型提升的「增強版」也就是「增程型雄二E」地對地巡弋飛彈,又稱「雄昇飛彈系統」,據指出其射程可達到1200公里,外觀也與美國戰斧巡弋飛彈類似。在2024年8月的 「海空精準飛彈射擊操演」中,於8/20清晨發射一枚彈道平伸、速度明顯較慢的飛彈,根據軍事迷拍攝畫面,確實可見飛彈彈體比雄風二型略長,且有與戰斧飛彈極為相似的尾翼,更多了印證外界對「台版戰斧」猜測。
國軍2024年8月20日 「海空精準飛彈射擊操演」中,當天清晨於屏東九鵬基地發射一枚疑為「雄昇」巡弋飛彈,也就是「增程型雄二E」飛彈,彈道較同為中科院研製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更低。Taiwan ADIZ粉專提供
國防部在2022年4月送交立院的報告中,透露「雄昇飛彈」具有高爆丶散撒2種彈頭,可分別針對敵方堅固指揮所及掩體丶機場跑道進行反制作戰,但仍避談雄昇飛彈的射程有多遠。但這也是軍方首次曝光「雄昇飛彈」的彈種及作戰效能,確實也接近戰斧巡弋飛彈的作戰模式。
目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台版「戰斧」--包括「雄二E」與「雄昇」巡弋飛彈均隸屬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的特種飛彈旅,其陣地分別位於楊梅、蘆竹、泰山、三峽等地,萬一中共解放軍對台動武,依據作戰指揮命令,將發射「雄二E」與「雄昇」巡弋飛彈對中共遠火部隊與重要空軍基地、導彈部隊陣地與基地進行源頭打擊。
中共解放軍部署在台海當面、預備用於攻台的火箭軍基地部署圖,均在國軍的雄昇巡弋飛彈射程涵蓋範圍內。翻攝「當面解放軍部隊對台威脅概況」報告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雄昇飛彈系統」確實已在量產,因為美國原版的戰斧,事實上也是一直在改良,蘇紫雲分析,雄昇飛彈應該設成在1000到1200公里以上,這是其最大的特徵,這樣就可以涵蓋中共的東部戰區,被定位成是反制飛彈系統裡面的「源頭打擊」的戰略的效益,也是其特色。
此外,在技術上,雄昇巡弋飛彈基本上還是渦輪扇引擎,只是把進氣口設計調整。之前媒體公布的試射畫面可以看得出來,其彈體比較大,第二個進氣口從外凸的改成內凹的,此設計增加了燃料搭載量,所以射程延長,同時也具有多載具、多平台發射能力。因為如果是外凸的進氣口的話,可能在船艦上部署就會比較麻煩,所以改成內凹的,就應該是具有可以相容到美製MK41垂直發射器的能力,所以才被稱為台版的「戰斧」。
雄二反艦飛彈。陳品佑攝
外傳雄昇飛彈量產後,一部分配發給空軍的特種飛彈旅,另外一部分可能會在輕型巡防艦或是6000噸級「小神盾」巡防艦上使用垂直發射系統。蘇紫雲認為,此一用意非常重要,因為從台海的戰場環境來看,我方是屬於內線防衛,所以雄風二E系列的飛彈 從以往的固定部署到拖車式部署。如果現在可以搭載在船艦上發射,能發揮多元機動的能力,飛彈的發射點比較不會都是侷限在台灣,這樣對反制中國可以發揮真正的效果。
台灣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所配備的台版「戰斧飛彈」-雄昇巡弋飛彈,據傳於2023.8.16凌晨4點半,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實彈射擊,驗證戰備能力。TaiwanADIZ粉絲專頁提供
蘇紫雲強調,因為雄二E、雄昇飛彈這一類的反制武器,可以說是一個「戰略槓桿」,除了台灣以防衛為主之外,也有具有攻勢防禦裝備的話,的確可以讓攻擊方陷入比較多的混亂,原本中共是照其作戰的節奏來攻擊台灣,但如果台灣可以反擊的話,就可以打亂他的作戰節奏,這一點在烏克蘭想要取得戰斧巡弋飛彈,在烏俄戰場上扭轉乾坤,就可以作為佐證了。
外界估計,比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射程更遠的「雄昇」巡弋飛彈,近期完成的量產將達上百枚,這樣的長程「源頭打擊」火力,蘇紫雲也以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爭冠,道奇隊有大谷翔平這類的巨砲來比喻,台灣擁有雄2E與雄昇飛彈,「就可以把9局變成18局」,可以給防守方更大的戰略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