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翻攝自行政院FB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成光復鄉慘重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運作超過20天,今(10/22)日正式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中央復原重建專案協調會報」。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預計明天早上離開光復,他回顧這段日夜不分的救災過程一度哽咽,感慨有付出也有收穫,「這個成果讓我們每一個人終生難忘」。
「樺加沙」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傾瀉重創光復鄉,不僅奪走19條人命,更沖毀數十戶家園。經歷多日搜救與復原,目前災後工作已告一段落,防救體系進入重建階段,但近日東部雨勢再起,仍持續警戒新堰塞湖形成的潛在威脅。
隨著救援行動告一段落,前進協調所自今起正式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中央復原重建專案協調會報」,未來由政委陳金德出任執行秘書,顧問李孟諺與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擔任副執行秘書,負責三至五年的後續重建規劃。
季連成說明中央前進協調所主要的目的是因應光復鄉災害,中央進駐到此地之後,解決災後救援的工作,如今救援業務告一段落,他特別辦理移交會議,重建會報將設立九個功能組,涵蓋土石治理、民宅重建、基礎設施修復與災民安置等工作,可能會涵蓋3、5年,範圍既廣又深,中央與地方將持續密切協調,「我們的合作沒有障礙。」
自9月30日進駐災區起,季連成幾乎每日都在現場調度,親自主持記者會、勘查現場,回憶初抵災區時的震撼,「滿目瘡痍、屋舍全毀,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當時他思考過後,隨即重新部署人員,採「區塊分責」制度,在每個分區裡劃出中央觀察官,再加上縣府連絡人員以及村長,共同負責所有估做,提高救援效率。
他表示,這段時間忙勘災、開會,每天都忙到深夜,晚上8點才有時間吃飯,但是便當也吃不下,泡麵成了主食;即使入睡也難以放鬆,腦袋裡仍在想災區分配。談及災民失去家園與家人的痛苦,他一度紅了眼眶「真的要苦民所苦才做得來救災。」
季連成感性提到,這次救災能迅速推進,關鍵在於地方與民間團隊的團結合作,從慈濟志工到地方民力,約上萬名志工投入1600戶家園清淤,「光靠國軍根本做不完,是全民力量撐起來,才做得到這樣的盛果。」
他也特別感謝「鏟子超人」、「機械超人」們等自發投入救災的志工,有怪手司機不幸因病過世,讓他非常不捨,也有親自慰問,「所以,後來我們請他們一出車站就掃QRCORD,我們自動幫他們報保險。」
即將卸任之際,季連成坦言,仍放不下佛祖街與災後重建的居民,當災後救援工作達到一個階段之後,相信每一個同仁都可以感覺到,大家在這邊的工作是有付出、也有收穫的,「這個成果讓我們每一個人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