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借助烏克蘭經驗「不輸即勝」應對中共侵略 英國歐洲專家建議強化韌性

    2025-10-08 17:45 / 作者 郭宏章
    來自拉脫維亞、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資深顧問的專家莉娃・艾爾芙絲(Leva Ilves),於「2025台北安全對話』建議台灣學習烏克蘭強化數位韌性。郭宏章攝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在2025「台北安全對話」指出,在俄羅斯持續侵略下,烏克蘭戰爭至今已經展現出韌性的嚇阻效果,而對於被侵略國家而言,「不失敗就是一種勝利」。此外,來自拉脫維亞、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資深顧問的專家莉娃・艾爾芙絲(Leva Ilves)也建議台灣借鑑烏克蘭的經驗,儘管網路假訊息氾濫,但數位化不只是弱點,也是優點之一,國家要有能力協助人民、培力人民,即時反制假訊息,展現韌性。

    國防安全研究院主辦的「2025台北安全對話」國際論壇,今年聚焦主題為「整合嚇阻:以實力維持印太和平」,英國RUSI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在專家對話中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企圖重建俄羅斯帝國榮光,從2014年在克里米亞以灰色手段、滲透政府的方式達成「不流一滴血」的佔領後,俄羅斯更在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但是卻碰到巨大反差,原因在於烏克蘭軍方、平民與政府形成了跨部門的韌性,共同抵抗至今。這說明「韌性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一旦社會不輕易倒下,就能讓侵略者難以得逞。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出席2025「台北安全對話」。郭宏章攝


    謝特勒-瓊斯示警,中國未必會選擇傳統軍事入侵台灣,因為台灣是島嶼地形,登陸作戰極為困難;更可能的做法是持續在灰色地帶透過經濟、輿論與政治干擾來削弱台灣的防衛韌性。可能的手段包括對漁業、採礦、海底電纜等經濟活動製造壓力,並進行資訊作戰與心理戰,藉此影響台灣民眾與政府的互信。

    謝特勒-瓊斯也指出,台灣近年已展現積極作為,例如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在海纜通訊多樣化上取得進展。但他警告,中國可能採取有限封鎖或禁運,意圖避免美方直接介入,同時造成台灣內部疏離。因而台灣社會必須提前演練「交戰規則」,並持續確保海外補給管道暢通,才能將「不輸」轉化為「勝利」。

    此外,來自拉脫維亞、在烏克蘭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網路安全政策與國際合作事務資深顧問2年的莉娃・艾爾芙絲,也在另一場專家對話中,針對非軍事力量影響中、「數位韌性」(Digital resilience)與非軍事賦權的重要性提出建議。

    艾爾芙絲顧問指出,自己在烏克蘭生活工作了1323天,而社會韌性所需要的就是每天醒來所需的東西,每天早上醒來,剛剛經歷過夜間轟炸和各種攻擊,這需要承諾、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奮鬥,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還要能經營業務。在這方面,數位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烏克蘭特別針對社會的數位韌性進行部署,數位化韌性是讓社會生存與運行的關鍵因素。

    2025台北安全對話2025.10.8於台北舉行,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一級上將(右)主持、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左)出席。郭宏章攝


    艾爾芙絲分析,數位韌性也保持了民主、透明和開放,因此這是相當大的挑戰,艾爾芙絲認為烏克蘭人已經充分掌握了此一重點。而在韌性的四個支柱之一,就是任何情況下能保持上網連線,連接能力(Connectivity)至關重要。

    艾爾芙絲指出,連接能力有多個角度,包括固定電話、行動通訊業者、衛星,還有無線電頻率和其他不同的解決方案,以便在小系統中保持連接。艾爾芙絲建議台灣確實需要繪製出自身的「能力圖」,並向烏克蘭學習如何保持連接運行。因為烏克蘭遭受了約3萬公里的通訊設備損失,但一直在不斷修復和恢復光纖,因此至今仍然保持著全國約97%的連接能力。甚至還有一種名為ExPon的技術,在沒有電力供應的情況下,最多還能維持網路運行72小時。

    艾爾芙絲說,維持網路連接對軍事行動、所有自動化系統、情報來說都非常重要,但對於公民來說也非常重要,能連接上網以便了解情況、獲取支援、撥打緊急電話、接受教育、經營業務等,才能維持社會運作。艾爾芙絲也分享烏克蘭經驗,假訊息無法事後更正,必須立即反擊,因此,政府必須與民間力量合作,直接應對。

    艾爾芙絲強調,對於台灣高度數位化的國家而言,數位化不只是弱點,而是優點之一,國家要有能力協助人民、培力人民,烏克蘭學到經驗,也是典範。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