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林昶佐出任駐芬蘭代表。翻攝林昶佐臉書
駐芬蘭代表林昶佐接受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知名節目專訪,分享在戒嚴時期成長的歷程、跟祖母的相處與希望確保台灣永遠是一個自由國家的想法,他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因為壓迫而受到傷害。
林昶佐6日在個人官方臉書上分享接受芬蘭國家廣播公司知名節目Efter Nio專訪訊息。
6日播出的專訪節目,開場先播放了一段閃靈樂團在今年3月於大港開唱表演歌曲「百萬遍」的片段,介紹林昶佐重金屬樂團主唱的身分。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重金屬歌手跟政治人物兩個角色差別很大,林昶佐是否在這兩個角色中找到相似之處?
林昶佐回答,在剛開始擔任立法委員的時候的確會覺得兩個身分差太多,但是越來越熟悉政治工作以後發現,兩個工作都需要用相同的精神與能量去面對各種群眾,為了自己的藝術或政治理念,雖然可能要一直重複唱同樣的歌、說同樣的話,但是面對不同群眾要展現出來的熱忱不能不同。
林昶佐表示,台灣的戒嚴時間長達38年,是世界最長;也分享他自己在戒嚴時期的成長中,經常要幫父親去自己買漫畫書的書局,跟老闆說「密語」、偷偷地帶禁書回家。
他也提到自己被禁止說母語的經驗,他說從小跟祖母說台語的他到開始讀書後就學校禁止說母語,說了會被罰錢,在求學期間,他被教導著要去貶低自己的母語和文化,甚至自己的長輩。
他回憶起自己停止跟祖母說台語後,對不會說華語的祖母而言,不說台語的他就變成了陌生人。林昶佐說,當時的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到了長大成人才發覺,他試圖跟祖母說母語,但是祖母已經得了阿茲海默症,不記得他是誰了。
他說成人之後才發現自己在18歲之前所學到與體驗到的世界裡很多事情是錯的,這讓他內心很多掙扎。
這個歷程讓他感到深深的罪惡,因此他的理念是確保台灣永遠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他的女兒和下一代才不用再因為受壓迫而受到同樣的傷害。
他在訪談中也提到,重金屬音樂是他表達情感以及跟自己和解的重要工具,他在政治工作太沉重的時候也偶爾會彈奏重金屬樂或寫歌,這可以讓他找到出口。
林昶佐在節目中也提到在他擔任立法委員期間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時,常常拿芬蘭的語言政策來當案例,說服其他人要尊重多元語言的發展。
節目最後,主持人感謝林昶佐接受專訪,讓他們更加了解台灣。
Efter Nio是芬蘭國家廣播公司以瑞典語播出的常態性節目,透過輕鬆的方式訪問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很受觀眾喜愛。
林昶佐派任芬蘭引起許多媒體關注,先前分別接受芬蘭百年政經雜誌「芬蘭畫報」(Suomen Kuvalehti)、芬蘭大報「中芬蘭人報」(Keskisuomalainen)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