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數發部部長、現任無所任大使的唐鳳。陳品佑攝
有「另類諾貝爾獎」之稱的瑞典最高榮耀「優質民生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週三(1日)圈部頒發給來自蘇丹、緬甸、太平洋島國以及台灣的得主,目前出任我無所任大使的唐鳳獲得這一榮銜。今年的獲獎者代表了對抗假消息假新聞捍衛民主,對抗軍事與政治暴力,迎戰氣候變遷造成的國家困境,這三大不同領域的努力。
這家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基金會評價這些獲獎者時說:「在全球威權主義和分裂抬頭之際,2025年『優質民生獎』的獲獎者正在開闢一條不同的道路:一條基於集體行動、韌性和民主的道路,旨在為所有人創造一個宜居的未來。」該獎項今年共審議了來自67個國家的159名被提名者。
來自台灣的唐鳳(Audrey Tang)獲獎,理由是她「推動數位技術的社會應用,以賦予公民權力、更新民主並彌合分歧」。該組織稱,唐鳳是一位「公民駭客和技術專家,為公共利益重新設置系統」。
在蘇丹,緊急應變室(Emergency Response Rooms)獲獎,理由是他們「在戰爭和國家崩潰中建立了一個韌性的互助模式,以尊嚴維持了數百萬人的生活」。基金會表示,這個由蘇丹社區領導的網路已成為該國在戰爭、流離失所和國家崩潰期間人道主義行動的骨幹,在許多國際援助組織無法到達的區域,提供協助醫療、食品援助和教育。
緬甸正義組織(Justice for Myanmar)組織獲獎,理由是他們「以勇氣和開創性的調查方法,揭露並削弱了國際社會對緬甸腐敗軍方的支持」。優質民生獎基金會表示,這個秘密的活動團體正在努力揭露支撐緬甸軍政府的金融結構,和軍政府與全球企業的共謀關係。
由青年領導的太平洋島嶼學生對抗氣候變遷組織(Pacific Island Students Fighting Climate Change)與阿貢(Julian Aguon)獲獎,理由是他們「將氣候正義的呼聲帶到世界最高法院,把生存問題轉變為權利問題,並將氣候行動轉變為法律責任」。
獎項背景與期望優質民生獎設立於1980年,由瑞典-德國慈善家馮宇克斯庫爾(Jakob von Uexkull)創設,旨在表彰那些他認為被諾貝爾獎所忽視的努力。
該獎項創始人的侄子、組織執行董事奧萊·馮宇克斯庫爾(Ole von Uexkull)表示:「在這個暴力、兩極分化和氣候災難正在撕裂社群的時代,2025年『優質民生獎』的獲獎者提醒我們,攜手進行集體行動是人類最強大的回應。」
他補充道:「他們的勇氣和遠見編織了一幅希望的織錦,並表明一個更公正、更宜居的未來可能達成。」
往屆獲獎者包括烏克蘭人權捍衛者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剛果外科醫生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和瑞典氣候活動家童貝里(Greta Thunberg)。馬特維丘克和穆克維格分別也在2022年和2018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優質民生獎」的頒發時間比諾貝爾獎早一週。2025年的獲獎者將於12月2日在斯德哥爾摩領獎。獎金金額並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