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召集縣市長商討財劃法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張惇涵等向媒體說明。廖瑞祥攝
新版財劃法因修法後公式錯誤造成統籌分配稅款不增反減的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今(9/13)日分批邀集22縣市首長座談修法事宜。澎湖、金門、連江三個離島縣市首長一致呼籲盡速修法,連江縣長王忠銘說「這種數據出去,全國人民會笑我們」;澎湖縣長陳光復說立法院的惡法無法解決問題,整個法都要通盤檢討。
連江縣長王忠銘表示,財政部在8月29日公布的統籌分配結果中,連江縣竟然「掛零」,鄉親與民代都追問他「怎麼會這樣?」讓他無言以對。他透露立委陳雪生日前召集金門、馬祖、連江三縣討論時,財政部官員也坦言「只能修法」。
王忠銘強調,這不是分配多寡的問題,而是「有與沒有」的問題,財政是國家政策,這種數據出去會被全國人民笑,所以盼望立院修法通過後,請行政院務必協助請行政院長和各部會首長協助解決修正分配的問題。
澎湖縣長陳光復直言,財劃法修法應該「越修越好」,而非「越修越惡」。他指出,目前計算公式以人口與營業額為主,兩者合計占比達75%,使得本就財源有限的離島縣市更難生存,富者愈富、弱者愈弱。
陳光復舉例,115年澎湖計畫型補助將比以往減少50億元,即便一般性補助恢復到114年水準,財源仍無法增加。更嚴峻的是,中央補助比例降低後,地方還得自行籌措大量自籌款,形同加重負擔,「這樣怎麼可能處理?沒有辦法。」
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則指出,數字顯示金門統籌分配似乎增加了20餘億元,但實際卻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四。原因在於一般性與計畫性補助款同步減少,例如港口建設經費從7.5億縮減至3億,垃圾轉運費用2200多萬元也完全消失。他呼籲中央正視離島的特殊條件,盡快透過協商或立法修正,讓地方財政獲得合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