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韌性、災後預算共編給台電302億元怎麼用?曾文生說了

    2025-08-25 17:00 / 作者 吳馥馨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資料照。廖瑞祥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25)日說明,行政院編列的韌性預算200億元將針對北中南的科學園區、產業園區供電進行改善,以及大台北地區老舊地下化電纜更新;風災特別條例102億元則針對風災後台17線、台19線、台9線、台11線的重要幹線提升電網韌性。

    台電千億撥補元撥補已3度遭立法院刪除,不過,行政院仍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編列200億元用以強化電力韌性,也在《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編給台電102億元。

    曾文生表示,這些預算與10年5,600億元的電網強韌預算不同,該預算主要目的是電網分散;如今編列的200億元是為人口稠密區的擴容更新,102億元則用於風災後重建。

    台電供電處長劉建勳表示,200億元強化電力韌性預算,要用在供電網路的擴容工程;例如大台北地區早年電纜地下化採老式「充油電纜」,桃園等用電密集瓶頸區,要新建輸電網路不易,若能汰換新式電纜,就能提升容量,兼顧電網安全,又能供電穩定。另外,也配合重大交通建設,預先做電纜遷改與地下化工程。

    至於102億元風災重建預算,台電副總陳銘樹說明,台電已根據過去颱風途經路線,找出電桿脆弱點,包括迎風面的空曠、延海地區、電源端出口饋線等優先辦理。並挑選交通部公路總局能核發路證的台17線、台19線、台9線、台11線先行更換。

    至於各界期待的電纜全面地下化,台電表示,電纜地下化不是萬靈丹,雖然地下化後不會被颱風吹倒,但成本是架空電網的10倍以上,除了成本要共同分擔之外,變壓器要放誰家門口,也會成為日後的糾紛。

    另外,電纜地下化後,人孔蓋被柏油遮蓋,未來搶修速度也會變慢;電壓容易因物理現象升高,若要降壓,須額外增添成本才能改善,這些額外的成本都要考慮進去。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