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齊翠蓮(Ingrīda Circene)。李佳穎攝
睽違7年,拉脫維亞國會近期再度籌組跨黨派訪團來台,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齊翠蓮(Ingrīda Circene)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她將這趟訪台行程定義為「國防與和平」之旅,雙方的無人機與高科技產業正走向實質合作,並將成為未來歐洲安全防務的重要基礎。
拉脫維亞國會議員經常與愛沙尼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共同訪台,這次是睽違7年再度獨立率團訪台,齊翠蓮解釋,拉脫維亞的國會有100名議員,其中有18位加入友台小組,而8名成員這次共同訪台,可以說是規模龐大。
更重要的是,拉脫維亞對台交流的重點議題以不同以往,除了共享民主法治人權的價值觀,還共享類似的歷史經驗,必須共同抵禦俄羅斯與中國等外部威脅,因此拉脫維亞國會議員紛紛加入歐洲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與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
力挺烏克蘭抗俄 援助金逾10億歐元齊翠蓮具有醫師背景,她與台灣結緣是於2004年7月、卸任衛生部長後初次訪台,而她於2006年接任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她回憶當時主要與台灣交流醫療、全民健保、社會福利等議題,但這次來台,拉脫維亞則著眼於民防、高科技、國防工業與無人機合作,更稱這是一場「國防與和平」之旅。
「20年前,沒有人可以想像21世紀的歐洲會發生戰爭。」齊翠蓮表示,這場戰爭提高了歐洲的安全意識,拉脫維亞逐年增加國防預算,至今已經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在北約國家中名列前茅,並於2024年恢復11個月的義務役,且援助烏克蘭的金額超過10億歐元,約佔了GDP的1%。
齊翠蓮指出,拉脫維亞支持烏克蘭的行動不僅是出於對鄰國的支持,也是一種維護自身安全的戰略思維,「如果烏克蘭能維持自由與獨立,對我們波海國家也是一種保障。」而台灣與拉脫維亞面臨相似的挑戰,必須透過提升國防能力、科技與戰略合作來確保國家安全。
拉脫維亞國會友台小組訪團有個重點行程是位於嘉義的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與「拉脫維亞國防安全產業聯盟(FSDI)」去(2024)年11月在拉脫維亞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兩國在無人機及周邊產業合作關係,據了解已有企業實際接觸與合作。
望促成學生交流 加強國內AI中心專業性齊翠蓮認為,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奠基於高科技、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的發展,拉脫維亞產官學界今(2025)年成立的AI中心,她期待能促成里加理工大學的學生來台增進半導體與無人機產業的知識,並回國建立相關技術網絡,也能成為台灣叩關歐盟與北約國家的門戶。
台拉合作還有許多潛力,無人機、兵役改革、海底電纜遭破壞等都是共同面對的課題,齊翠蓮指出,海底電纜是特別艱難的議題,沒有人知道「影子艦隊」的幕後黑手是誰,目前大家尚無具體的解決方案,盼望能共同強化海底安全,就經貿交流、網路安全、危機管理與教育研究擴大合作。
齊翠蓮強調,歐盟的「一中政策」並不妨礙與台灣合作,拉脫維亞今年當選為聯合國安理會2026年至2027年的非常任理事國,拉脫維亞國會長年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聯合致函給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與聯合國等,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