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戰80週年 婦援會籲慰安婦歷史入課綱、成立「國家級婦女人權館」

    2025-08-14 15:35 / 作者 陳怡穎
    婦女救援基金會舉辦《二戰結束八十年,臺籍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不能被遺忘》記者會。取自臉書
    2025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8月14日也是全球慰安婦紀念日。婦女救援基金會昨(8/13)日舉辦《二戰結束八十年,臺籍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不能被遺忘》記者會,邀集多個婦女與人權團體代表團體,共同呼籲政府應將慰安婦議題納入108課綱正式條目、正名軍事性奴隸,並加速推動成立國家級婦女人權博物館,以教育與記憶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婦援會昨舉行記者會,邀集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尤美女創會會長、前立委、台灣防暴聯盟陳秀峯理事長、婦女新知基金會覃玉蓉秘書長、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邱伊翎秘書長、國家人權博物館陳淑滿副館長、民進黨性平部張百君副主任、台灣展翅協會潘憶梅資源發展組組長一同見證歷史、關注當代。

    婦援會指出,根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審查結果,國際審查委員會已建議台灣政府政府提供正確的慰安婦人權教育,並支援「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營運,或成立婦女人權博物館,作為性別與人權教育的重要場域。

    婦援會提出4大訴求,包括將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事件納入108課綱正式條目並正名,保障學生知情權;成立國家級婦女人權博物館,完整保存女性人權史料與見證;建立防治戰爭與衝突下性別暴力的制度與責任機制,避免悲劇重演;推動女性與弱勢群體參與國防及民防決策,確保多元聲音被納入。

    婦援會董事長蔡恩加指出,雖教育部承諾將「軍事性奴隸」議題納入教科書並研發教案,但推動速度過於緩慢,歷史記憶若僅零星出現在教材中,無法讓學生理解完整背景與意義。她強調,正名與納入課綱是每位學生的知情權,也是女性人權教育的重要一步。

    婦援會發表最新網路問卷,調查數據顯示,98%的受訪者知道慰安婦歷史且認為是被強迫的,且透過學校歷史教材認識此議題的比例達71%,較2022年明顯增加。多數民眾希望透過電影、戲劇、繪本與文學作品等多元形式推廣,深化反戰與人權教育。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創會會長尤美女呼籲,成立國家級婦女性別人權博物館不只是紀念,更是教育與防止悲劇重演的關鍵。台灣防暴聯盟理事長陳秀峯則提醒,即便在數位時代,性別暴力仍存在,且藉由網路傳播更具隱蔽性與持續性。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以丹麥女性博物館為例,指出阿嬤家已累積豐富史料,只待政府投入資源;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則強調,依據聯合國安理會第1325號決議,女性應在和平與安全決策中具實質參與,政府應建立制度化諮詢機制,納入女性、性少數與弱勢群體聲音。

    婦援會強調,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不只是哀悼,更是對未來的承諾;唯有透過教育與制度,守護記憶,才能讓歷史不被沉默與遺忘。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