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卓榮泰拍板1000億系統性治水計畫 力拚2029年完成三大目標

    2025-07-31 13:38 / 作者 楊文琪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2029年完成千億系統性治水計畫。行政院提供
    今年颱風豪雨造成中南部多處地區淹水,行政院長卓榮泰今(7/31)日表示,他於近期屢次勘災,對於災民所遭遇的財產損失和生活不便都感同身受,政府治水防洪工程應加速推進,請經濟部儘速修正計畫、報院核定,2026年預算的編列不變,後續要加速執行,執行期程由6年改為4年,必須在2029年完成,總經費維持為1000億元。卓揆也請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全力達成「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的新治水目標。

    行政院今日舉行行政院會,經濟部於會中報告「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卓揆說,過去投入「8年800億治水」及「前瞻基礎建設治水計畫」,治理率已有顯著成效,加上今(2025)年系統性治水計畫的實施,並感謝包含中央、地方、承包廠商,所有水利工程人員在這一段過程的長期努力。

    卓揆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極端降雨,治水防洪工程有必要長期持續投入、提高防災韌性。本計畫由中央各部會統籌合作、整體規劃,採用精準、智慧的系統性治水方法,協助地方政府改善縣市管河川及排水系統的整體改善。

    經濟部於報告中指出,「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總經費為1000億元,本計畫配合行政院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機制,跨部會對齊資源,依據治理規劃與計畫循證治理推動流域整體系統性治理,持續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縣市管河川及排水相關整治工作,持續提高治理率與提升都市防洪能力。

    經濟部說,未來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中央將持續與地方攜手合作辦理系統性治理五大措施:加速整體規劃治理、推動逕流分擔、在地滯洪、村落防護、加大抽排等,以確保颱洪期間降雨量在保護標準下河川排水不淹水;超過保護標準時可減少生命傷亡、降低經濟損失及加速社會復原,協助地方政府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降低淹水風險及營造宜居之水域環境空間,朝向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及最高安全標準3項精神前進。
    楊文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