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舉辦「防疫中心」動土典禮,斥資67.35億元,打造全新防疫中心,預計2030年竣工。游騰傑攝
總統賴清德今(5/13)天下午出席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動土典禮,在致詞時回憶起2020年他就任副總統的隔天,就到疾管署了解防疫狀況,他表示,所有站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每個人的肩上都值得佩戴一枚勳章,而防疫中心將不只是落實健康台灣的一大步,更是提升台灣防疫體系韌性的關鍵里程碑。
賴清德表示,今天是台灣防疫史上重要的一刻,因為再次見證台灣防疫工作的重要基礎建設「衛福部防疫中心」正式動土。他認為,防疫視同作戰,所以防疫期間,站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每個人的肩上都值得佩戴一枚勳章,但如果沒有一個能掌握先機、運籌帷幄的大腦,也就是防疫指揮中心,來指揮、協調與調度全國防疫人員及資源,即使再強的戰士,也無法發揮事半功倍的防疫成效。
賴清德說,2020年他就任副總統的隔天,就到疾管署了解防疫狀況,在三級警戒期間,他也多次前往,每次都深刻感受到防疫體系的重要性,以及所有防疫人員的辛勞。
賴清德表示,回顧過去20多年,台灣歷經SARS、登革熱、COVID-19等重大疫情挑戰,每一次的應變經驗都告訴政府,防疫工作必須在平時做足準備,才能在面對危機時迅速應變,「也就是說,防疫絕不能臨時抱佛腳。」
賴清德提到,SARS疫情結束後,當時擔任立委的他和其他立委與行政部門合作,推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設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疾管局升格為疾管署,並增設防疫醫師,在全國各醫院增設近3000床負壓隔離病床或專責病床,同時強化物資準備、推動國際合作等,這些準備都讓台灣有更大的防疫能量來因應COVID-19疫情的挑戰。
賴清德表示,如今COVID-19已經結束,但還是要不斷精益求精,以更高規格的防疫整備,因應可能的下一個階段的疫情,國家防疫中心應運而生,守護國人的健康。他說,為了促進全民健康,總統府去年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接軌國際健康永續發展的目標,期待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能夠結合國際標準與跨域思維,加強跟各國的交流合作,積極提升臺灣的防疫韌性。
賴清德說,未來防疫中心除了有疫情指揮中心,還有國家級實驗室,加上保留原本的歷史建築,這座新的防疫中心將不只是落實健康台灣的一大步,更是提升台灣防疫體系韌性的關鍵里程碑;同時因為是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規劃設計,所以這裡也是推動淨零轉型的指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