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一架MQ-9「死神」無人機在內華達州進行訓練任務。路透社
在美軍投入10億美元推動「複製者計畫」、數千架無人機需求的驅動下,美國商務部9月22日率26家無人機公司來台,不僅參訪中科院,也與民間無人機大廠供應鏈洽談、辦論壇。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認為,台美在無人機載具合作踏出有力的第一步,不僅空中無人機,還包括海陸的無人車、無人艇;學者陳冠憲則點出,海空兩用的無人機/艇,更適合台海防衛作戰用,發展「蜂群」攻擊方式,展現戰略新思維。
全球首見AI戰爭!以色列出動「無人機蜂群」攻擊激進組織哈瑪斯
美國商務部率「台灣無人機與反無人機商務發展團(Taiwan Uncrewed Aircraft System (UAS) and Counter (C-UAS) Business Development Mission)」來台,不但與台供應鏈廠商洽談,在台灣大學舉行的論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親自到場致詞,並由美國國防部、商務部官員與台灣廠商們面對面溝通,全速推進台美無人機供應鏈對接。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2024.9.25上午赴台灣大學出席「2024台美國際無人載具科技及應用論壇」,與美方國防部、商務部官員、無人機/反無人機廠商考察團一同與上百家台灣供應商共商合作事宜。郭宏章攝
美國商務部與國防部邀集26家美國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製造商,與台灣無人機產業人士會談,2024.9.24上午由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台美廠商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行洽談會。郭宏章攝
而台灣的無人機廠商們也在經濟部支持下,9月10日宣布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積極整合台灣無人機廠商,希望促成台灣與美國「去紅化」供應鏈,打造亞太「非紅供應鏈」。
航太工業龍頭漢翔航空工業公司9月23 日召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展現台灣發展無人機產業的決心,獲得一致推舉擔任聯盟主席的漢翔董座胡開宏承諾,將聚焦國際合作,配合政策方向,帶領聯盟成員打造無人機供應鏈。
台灣「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推出「Swallow」垂直起降智能無人機,結合旋翼型與定翼型無人機的優勢,擁有高度穩定性和機動性,並提昇飛行距離與續航力。這類無人機也是美國新一代軍用無人機常見的構型。截自中光電網站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台美無人機產業合作互動進展已經顯示,台美在無人載具的合作方向很明確。
許智翔分析,由於台美雙方廠商加起來超過一百多家,雙方媒合過程需要一番功夫,據了解工研院在分析彼此商機與優勢部分,提供了相當大的協助。許智翔也表示,舉例而言,從美國軍售給台灣4架MQ-9大型無人機可以帶給台灣工業合作點數,讓無人機相關產業可以承接到美商的訂單,包括漢翔公司也有機會,這也是合理的發展,因為漢翔公司改制為民營公司後,本來也是處理很多民航機的組件,因為不可能只靠國防部、空軍採購的訂單持續存續經營。
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獲准售台MQ-9B空中衛士(Sky Guardian)無人機。翻攝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官網
也因為漢翔在民用與軍用航太業界都具有相當多的國際合作經驗,包括整合台灣民間航太業者成立的A-Team已經進入到4.0版,「A-Team 4.0」在2016年起帶領航太業者一同應對面對全球航太市場的挑戰,以「異業結盟同業分工」的途徑,進軍全球航太供應鏈,成為國際航太大廠的Tier 1供應商。許智翔認為,儘管漢翔之前並不生產無人機,但是在與國際供應鏈整合對接這方面,也可以提供台灣民間無人機業者不少經驗與協助。
要了解一架無人機如何造出來,必須從系統觀念來分析,可分為7個主要次系統,由這7個次系統來整合為一個主系統,就是一架完整的無人機系統,也是整個「解決方案」(solution)。
無人機7大主要系統元件技術分析。工研院ITIS團隊。
其中包括了載具次系統、能源次系統、動力次系統、航電次系統、遙導控及任務規劃次系統、通訊及天線次系統、籌載及應用功能次系統等7個次系統。而對於無人機(載具)裡面不同次系統,以及往下分解到每一個零件(元件),各家生產不同的元件廠商,組成了無人機(載具)的供應鏈。
前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現任台灣軍警戰術研究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陳柏宏,先前在國防院《國防情勢》特刊文章中撰文指出,我國已有足夠的能量進行研發與生產無人機。而台灣民間廠商也有發展「多軸—定翼混合式構型」的無人機,但若想要進入美國市場,要先闖過「紅色供應鏈」這一關。
2024年5月27日,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前線,烏軍準備發射一架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日前報導曾指出,台灣的無人機廠商缺乏的是擴大生產規模,主要問題在於中國幾乎壟斷了所有零組件供應鏈。
這次美國商務部組成來台的「台灣無人機與反無人機商務發展團」,讓台美在無人機載具供應鏈對接踏出了有力的第一步,未來整合的腳步將會持續進行。
漢翔公司董事長兼無人機聯盟主席胡開宏與奧克拉荷馬州國防產業協會執行總監Allyson Carson簽署「無人機產業國際拓銷合作備忘錄」。漢翔公司提供
不過,加入作戰的不僅限於空中的無人機,還包括地面的無人車、水面或水下的無人艇,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陳冠憲則點出海空兩用的無人機/艇,更適合台海防衛作戰用,台灣由於無人機的生態系已經有不錯的發展,所以這也是美方優先考慮將台灣整合進「去紅色供應鏈」裡面的要角。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無人機展示說明記者會,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與銳鳶II型無人機。廖瑞祥攝
而台灣無人載具另一大發展優勢,則是結合先進的半導體與資通產業,還有人工智慧(AI)方面的發展。在去年由財團法人中技社發表的「台灣無人機技術與發展之挑戰」專題報告中指出這個大方向。台灣軍方研發軍用無人機的靈魂人物、前中科院航研所長齊立民也是撰寫該報告的主力之一。
該報告指出,軍用無人機應著重智慧化及偵打一體發展,全球在軍用無人機的發展面向多元,且隨著運算能力的快速提升,輕量化處理系統更催生了無人機在AI人工智慧的發展,自主運行與分析決策等技術都將運用其中,包含群攻的「蜂群戰術」也將成為未來空戰系統上的主流之一。
中科院首度公開研發新型攻擊型無人機,郭宏章攝
這項報告也指出,我國軍用無人機發展需要特別考量到台海的作戰環境,為能有效阻敵跨海航渡,「偵打一體」、「即偵即打」無人機是值得投入發展的武器。綜合上述特點,我國適合發展各式巡飛彈,發揮偵蒐與打擊功能。同時應深耕AI智慧應用與人機協同作戰,遠程能以開發高速、匿蹤、能自主執行任務的不同構型無人機作為目標,結合人在迴路與多種武器協同作戰,以滿足國軍在不同階段的作戰需求,達到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成效。
陳冠憲也同意,AI技術運用在無人機/無人載具的控制運用,將會是改變戰局的重要關鍵之一,而尤其是「蜂群」的群攻作戰方式,更是已經在烏克蘭戰場開始運用的「進行式」,台灣與美國的無人機合作,應該也會著重這方面。
海神水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SD)與美國JAIA合作發展的水下微型無人機(潛艇),航速超過10節,潛水深度60米,可擴展部署達35台之多。PSD海神公司
不過,陳冠憲提醒,台灣本身的防衛作戰需求,必須符合自身作戰環境,他指出。台灣周邊的洋流強勁,不論是海空兩棲無人機,或純粹的水下無人載具(或稱微型無人潛航器),都必須考慮到洋流的問題,還有水下無線電訊號導引控制的問題,透過能源/動力與導航、遙控/導控等次系統的強化,加以克服。
此外,陳冠憲進一步指出,由於半導體與AI技術的不斷進步,微型化的影像資料處理能力,可以在無人機上進行。
美國SUB UAS 公司生產的Naviator 海空兩用無人機,可以下潛在水中,也能飛上天空執行任務,是首創的海空兩棲的無人機,圖左為水下潛航,圖右為升空飛行模式。SUB UAS 公司
海神水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SD)與美國JAIA合作發展的水下微型無人機(潛艇),航速超過10節,潛水深度60米,可擴展部署達35台之多。PSD海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