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發會登場 劉德音:勿陷入親中、親美「一分為二」框架!要討論台灣強大的方法

    2024-09-03 13:32 / 作者 戴嘉芬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開幕典禮,劉德音演講。廖瑞祥攝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今日(9/3)召開首次顧問會議,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擔任創新經濟組共同召集人,此次專程自美返台參與會議,他除分享台積電成功的5大關鍵因素,也對台灣經濟發展提出4個觀察面向,他認為,台灣必須加強產業生態系,若要打造下一個台積電,就要看能不能成為世界的供應者;他並指出,大家在任何議題上,都要保有想像力和好奇心,不要被一分為二的想法框住。

    他舉美國為例,現在有所謂的「川普派」,美國現在所有政策討論都被一分為二,導致所有人的思想都被框住,沒有辦法有想像力和好奇心,台灣也有這種危險。所以我們在任何議題上,不要被框在親中、親美上頭,要真正討論出能讓台灣強大的方法。

    劉德音今天以「從公司經營看國家的經濟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提到台積電成功的5大關鍵因素,以及推動台灣經濟發展4大觀察面向,同時也分享AI在各類型產業的應用。

    劉德音分享台積電成功的5大關鍵因素,包括利用台灣本地有紀律的工程師文化、只做半導體製造的商業模式、以世界市場爲目標、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與上下游協力廠商的投入,以及建立創新文化,鼓勵與社會聯結。

    接著,他提出4個觀察面向。首先,要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應該看淸楚台灣經濟發展的相對優勢與相對劣勢。對於劣勢,也「不要不承認」,才能利用相對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在世界各個重要產業鏈中,發展關鍵元件的設計與生產製造。

    劉德音舉例,例如半導體產業、太空產業、綠能產業、電動車產業、資料庫產業,生技產業等產業鏈中,發展能不斷創新的關鍵元件。「資料庫產業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千萬不要放棄。資料庫產業裡有關鍵的冷卻技術,倘若繼續研發,就可以讓世界非靠台灣不可。」

    其次,劉德音認為,台灣本地的市場太小,產品想要有大的發展潛力,一開始就要以世界市場為目標;是代工或是品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該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其市場的大小。「要成為下一個台積電或下一個對台灣重要的產業,就要看它是不是能成為世界的供應者。」

    第三,須加強台灣成功產業的生態系統。台灣許多成功的產業都歸因於有高度彈性的協力廠商的投入,共同發揮整體的競爭力。台灣特有的工程師文化,交通運輸,資通網路,以及公私協力的能力,是建立產業生態系的優勢。台積電有2000位工程師從台中轉到台南上班,他們不用搬家,就每天來來回回,這種交通運輸的便利性,也是台灣的優勢。

    他再舉美國亞歷桑納廠為例,「雖然最近有了好的結果,但中間推動的公私協力過程是非常困難的。」這種生態系和公私協力做法,也引起新加坡、中國大陸的效仿。

    他提醒大家不要活在過去,對過去的事情感到驕傲,也要注意我們領先和進步的速度是不是比追趕人的速度還要大,這才是真正的領先,不然都只是暫時領先而已。

    第四,提高人民的經濟活動,需要仰賴人民的身心健康、好奇心與創新活力。近年來,AI技術在產業的應用是各國產業升級新的契機。政府應積極輔導在各個產業中,有領域知識的AI應用服務公司,加速AI在各個中小型企業的應用,建立應用AI的管理方法和商業模式,提升全民的生產力。

    接下來他談到AI,強調這是全世界產業升級新的契機,政府應該積極輔導,我們需要一個AI專屬服務公司,加速AI在各個中小型產業的應用。「台積電在五年前就推動AI,讓每個人的工作內容都改變了。」以前製程工程師每天要看幾百張統計分析圖,如今技術漸趨複查,現在每天進來幾萬張分析圖,這種工作已非人類所能負擔。因此管理方法有變更,公司組織也隨之變動,這是一大挑戰。大部分公司的組織無法跟著AI轉變,那就只能停留在原地。

    最後他提到包容性與創新兼顧,就像Uber叫車服務和計程車,如今在台灣已經融為一體,這是一種創新,同時也能包容原來的產業。劉德音強調,一個國家人民的健康和人民的生產力是主導經濟發展的主要方法,政府要給人民機會,讓他們有極大的生產力,特別是中小企業。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