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者:美中關係鬥而不破 台灣應處變不驚、建立國防實力

    2021-11-01 18:00 / 作者 徐筱嵐

    針對近來的中美情勢及對台海影響問題,學者們認為,美中關係處於一種鬥而不破的狀態,不論美中是競爭或是合作,台灣都不再像過去被動、被邊緣,反而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角色。不過,台灣也不能鬆懈國防及軍事準備,應加速推動各項軍事革新作為。



    國策研究院今(11月1日)舉行「日本大選、G20與美中競爭」座談會。在第二場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的座談中,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現場邀請多名專家學者對美中關係進行分析與討論。

     




    圖片
    G20在義大利舉行,美中關係及台灣在國際所扮演的角色值得關注。(圖片來源/記者徐筱嵐攝)




    澳洲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表示,在美中邁向戰略競爭的時代,台灣只需採取平常心,哀矜勿喜、處變不驚,著眼於長線思惟,深化自身籌碼和不可替代性即可。只要美中「競爭」仍是主軸,台灣便會是重要夥伴,面對美中兩強,爭取台灣的利益遠大於拋棄台灣。 



    宋文笛指出,只要美中「合作」仍有可能,便可維持「鬥而不破」,既然不破,台灣就不至於被捲入戰火前線,對台灣而言,美中合作也是好事;不過,夾在在實力逐漸趨近的美中兩大強國之間,若要合作,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對抗」, 才能夠在坦誠的討價還價中,逐漸達成合作所需要的共同政治基礎。台灣對此應有處變不驚的長線思維,無需反射動作式地進入焦慮。



    國立成功大學治系副教授王宏仁認為,台灣對美國而言,是絕佳觀察點及最好的全球戰略位置,因為台灣在中國轉型過程中見證一切,以及與中國交往的經驗,且直接感受中國給予的壓力,更能提供美方訊息,讓美方同步觀察到中國的改變與其帶來威脅的嚴重性。由此角度觀察,在美中關係裡,台灣已從被動、被邊緣的角色中,轉變為主動樞紐的角色,也被美國及有共同理念的西方國家拉入全球抗中的行列中。



    此外,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則分析,現階段台海周邊軍事動態上,是共軍無意犯台、國軍無意挑釁、美中兩軍無意衝突,此局面至少可維持到2023年3月中共兩會舉行完畢,習近平順利出任其第三任期的國家主席,在此之後,將會調整對台政策,至2024年1月台灣完成總統大選,屆時台海軍情變化的可能性會增加。



    馬振坤指出,當前台海軍情仍延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講話的主調,強調對台政策仍堅持和平統一、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台海周邊軍事動態仍處於共軍以機艦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的「灰區行動」階段,暫無跡象顯示共軍會升級成為軍事衝突。



    馬振坤說,雖然中共目前並無對台動武的意圖,但共軍對台作戰能力與日俱增,台灣不可鬆懈國防及軍事準備,畢竟台海安全不能依賴中共領導人的善意,而是要建構在台灣本身的國防實力,加速推動各項軍事革新作為,如建構不對稱作戰能力、強化後備戰力、提升人員素質等,讓國軍在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時,依然是共軍眼中不可忽視的對手。



    他提到,美中戰略競爭態勢明確,美中兩軍在台海周邊海空域不斷出現之戰術層級對抗動作也日趨頻密,且對抗規模不斷擴大。例如10月初共機連續4天近150架次侵擾台灣西南及東南空域,除了對台進行政治與軍事威懾外,亦針對美軍等多國軍艦在附近海域的活動實施戰術對抗演練;而美軍等 6 國軍艦隨後在南海舉行的海上聯合軍演也是針對共軍在南海的擴張行為。美中兩軍在台海周邊的互動呈現出「戰略層級競爭、戰術層級對抗、戰鬥層級無意衝突」現象。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