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鳥糞鳥」3年間數量驟降,圖為一隻鳥糞鳥部分遺骸。路透社
秘魯沿海及小島過去海鳥眾多,牠們富含鉀、氮、磷酸鹽的排泄物「鳥糞石(Guano)」是重要肥料來源,不過由鸕鶿、鵜鶘、鰹鳥等海鳥組成的「鳥糞鳥」大軍,2022年還有400萬隻,今年調查只剩50萬隻,長此以往恐讓鳥糞石無以為繼。
秘魯「鳥糞鳥」數量驟降,圖為鳥糞鳥的遺骸。路透社
路透社
報導,科學家警告,秘魯須採更多行動保護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和企鵝等,牠們受氣候變遷、疾病和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食物不足等,生存面臨威脅,尤其各種海鳥組成的「鳥糞鳥」。
秘魯「鳥糞鳥」數量驟降,圖為一群鵜鶘。路透社
秘魯過去大量出口「鳥糞鳥」的排泄物作為天然肥料,不過官方農業農村部門(AgroRural)統計,22個島嶼和8個沿海點,「鳥糞鳥」從2022年約400萬隻,如今剩58.7萬隻,當地生物學家則估約剩50萬隻。
秘魯工作人員蒐集「鳥糞鳥」的排泄物「鳥糞石」,為當地重要肥料。路透社
秘魯卡耶塔諾埃雷迪亞大學(Cayetano Heredia University)環境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卡德納斯(Susana Cardenas)形容這些鳥是「產金蛋的母雞」,牠們既珍貴又脆弱:「我們對(數量)急劇下降感到非常擔憂。」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鳥糞鳥」數量驟降,圖為海鳥的空巢。路透社
專家指數量驟降始於2022年的禽流感,當時數萬鳥類、企鵝、海獅死亡;隔年「聖嬰現象(El Nino)」破壞海洋生態系統迫使鳥類遷徙; 2024年過度捕撈秘魯鯷(anchoveta)導致鳥類缺少食物,進一步減少。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企鵝面臨氣候變遷、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食物不足等生存威脅。路透社
路透社指出,鳥類銳減意味「鳥糞石」銳減,這些肥料對當地農業至關重要。政府目前規定每5年收集一次鳥糞石,上一次大規模採收在去年,卡德納斯說隨鳥的數量減少,採集鳥糞石的活動不知還能持續多久。
秘魯一群漢波德企鵝(又譯洪堡企鵝),走過一排人們收集好已裝袋的「鳥糞石」。路透社
秘魯農業部表示,正與數個保育機構合作制定一項國家計劃,以恢復鳥糞鳥的數量。
不過今年4月,當局批准了7年來最大量的秘魯鯷捕撈配額,專家憂心這些魚的數量已不足以同時支持漁業和鳥類,而海獅和企鵝也同樣面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導致食物減少的威脅,同樣岌岌可危。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企鵝面臨生存威脅,圖為當地一群漢波德企鵝(又譯洪堡企鵝)。路透社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企鵝面臨氣候變遷、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食物不足等生存威脅。路透社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獅。路透社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企鵝面臨生存威脅,圖為專家為當地企鵝製作了人工巢穴。路透社
工作人員蒐集「鳥糞鳥」的排泄物「鳥糞石」,為當地重要肥料。路透社
秘魯專家躲在攜帶式的「觀察箱」觀察太平洋沿岸及小島的海鳥、海獅、企鵝。路透社
秘魯專家躲在攜帶式的「觀察箱」觀察太平洋沿岸及小島的海鳥、海獅、企鵝。路透社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鳥、海獅、企鵝面臨生存威脅,圖為當地一群漢波德企鵝(又譯洪堡企鵝)。路透社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鳥糞鳥」數量驟降,圖為海鳥的空巢。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