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本處理堰塞湖經驗最豐富 印尼關鍵疏散「保命5千多人」

    2025-09-24 18:29 / 作者 陳康宜
    印尼因應堰塞湖,在村內設置疏散指示牌。翻攝農保署報告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9/23)溢流造成嚴重災情,對於堰塞湖的因應成為各方討論焦點,究竟其他國家是如何處理?其中,日本情況與台灣相似,處理經驗最為豐富;印尼曾因疏散得當,保住5千多人性命。

    農保署曾針對國外處置堰塞湖進行彙整報告,內容包括2004年日本新潟中越地震、2008年日本岩手宮城地震、2011年日本 12 號颱風、2008年中國大陸汶川地震、2012年印尼崩塌、以及2016年紐西蘭地震等6事件。

    日本200年內出現近90處堰塞湖

    報告指出,日本與台灣情況相似,過去200年內有26個地區發生將近90處堰塞湖的紀錄,有豐富的堰塞湖處理經驗。其中,新潟中越地震後,山古志村的芋川流域產生5處大規模堰塞湖,尤以寺野地區最大蓄水量38萬7500立方公尺及東竹澤地區最大蓄水量256萬立方公尺,規模最大。

    當時,日本火速進行實地調查、風險評估、對策規畫,從10月23日地震發生到12月28日,短短兩個月內,克服施工道路搶修、脆弱地盤改良、工期遭逢豪雨等困難,完成幫浦排水作業、建置監測設施、設置臨時排水路、天然壩溢流抑止等工程。之後中長期則著重基礎地盤改良工程及防砂壩、地滑坡面穩定工程。

    印尼做足疏散教育訓練

    印尼東部的安汶島於2021年因為土石大崩模崩塌,形成堰塞湖,最大蓄水量約2480萬立方公尺,下游約2公里處還有約5000人居住的村莊。

    印尼政府請求日本政府協助進行堰塞湖應變作業,項目包括觀測機器設置、建設排水路、進行避難路徑整備、製作避難路線看版、利用公佈欄提供堰塞湖相關情報、以及進行民眾教育訓練。

    印尼政府與軍警、地方政府、村辦公室等單位於2013年2月舉辦2 次大型疏散避難訓練,「要求所有居民參與」,且在實際進行演練前,將疏散避難路線及避難場所等資訊印製於大型看版上,辦理居民說明會預先進行教育訓練工作。

    2023年7月當地出現強降雨,25日清晨5時開始溢流、下午2時天然壩潰決,發生大規模洪水,直到下午4時才逐漸趨緩,村內6成建物全被沖走。

    當地於24日水位上升後就發布警戒資訊,25日清晨4時警鈴大響,觀測負責人發現溢流開始,馬上決定疏散避難,最後雖有2名居民死亡、1人失蹤,其餘5227人則是安全無虞,顯見居民教育訓練以及疏散避難演練相當關鍵。

    紐西蘭地廣人稀處置較不同

    紐西蘭2016年11月14日發生規模7.8地震,造成上萬個崩塌,之後形成超過200個天然壩,紐西蘭地質與核能安全研究中心除水位監測外,並將其分類,蓄水量大或是有保全對象的列為高風險,如會影響居民或路面橋梁等重要基礎建設,其餘中低風險地區則採警戒資訊通報。

    由於當地居民極少,因此在可能影響的影響範圍的道路入口設警示燈以及警報標誌,告知用路人若警示燈亮起前方道路則禁止通行。

    報告指出,紐西蘭地廣人稀,在緊急處置應變上主要以影響範圍推算、潰壩演算、以及持續監測為主,與台灣、日本以及印尼不同。
    陳康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