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讓蟹媽媽「安全回家」小琉球志工籲限時封路

    2018-05-02 00:00 / 作者 李昱萱

    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豐富的潮間帶生態、與綠蠵龜共遊,是我們對屏東縣小琉球的印象,小琉球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加上交通易達性高,近幾年遊客絡繹不絕,根據官方公布,近年來每年遊客人數皆突破四十萬人,但在觀光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受罪的往往是最無辜的當地生物。「喀!」,又是一隻被車輪輾碎的陸蟹媽媽,這一聲也阻斷了牠抱在身上、那上萬顆卵孵化成小螃蟹的希望。

    蟹媽媽帶卵繁殖 卻慘遭路殺

    每年四月至十月,降下豐沛春雨後,「蟹生大事」悄悄拉開序幕,屬於「降海繁殖」的陸蟹媽媽,吸收了環境中充足的養分,將抱著一肚子卵穿越環島公路來到海邊,再「抖卵」將它們放進海中以完成繁殖任務。這條看似短短的路程,卻愈來愈難行,在美人洞至夢幻漁村一帶,恰巧是陸蟹媽媽降海所經的熱門路段,但小琉球遊客多以機車代步,車陣式夜遊經常一次十幾台摩托車呼嘯而去,加上夜晚視線昏暗導致「路殺」機率不斷提升,旅遊旺季時常見一地橫屍遍野的陸蟹,殘卵遭螞蟻啃食、母蟹身首異處,讓人不忍直視。

    因被路殺而支離破碎的陸蟹。(圖片來源/曾毓文) 

    「曾老師」帶隊志工 調查路蟹生態

    有人提出了仿照綠島興建護蟹步道,但人稱「曾老師」的前小琉球生態聯盟執行長、南方民宿老闆曾毓文持反對意見,身為小琉球第一代生態導覽員,他觀察出陸蟹行走路線難以引導,得先評估美人洞一帶地形與陸蟹本身習性,才能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於是他召集在地有心人組成「陸蟹志工團隊」,進行一連串陸蟹調查,而這一做,至今已五、六個年頭。



    陸蟹調查之初,志工團在陸蟹身上寫下編號,並在馬路上標示距離,以便日後建立統一的記錄格式,但編號會隨著蟹類脫殼消失、馬路上的記號受到風吹日曬雨淋掉漆,這些繁瑣的註記動作必須年復一年地重新進行,記錄過程中,被陸蟹刺傷手指、磨破皮流血都是家常便飯,雖然辛苦,卻也從中衍生了深厚情感,「像我們有些資深的志工,對陸蟹已經有很深的感情,有時候看到機車就快要輾到陸蟹,他們甚至衝出去想要阻止,我在一旁反而替志工們緊張!」曾毓文笑著說。

    小琉球第一代生態導覽員曾毓文。(圖片來源/曾毓文) 

    排班守候 耐心記錄陸蟹過馬路

    為了不錯失任何與陸蟹相遇的機會,志工們每日從傍晚排班至半夜守候,等待過程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季初時更常的是無功而返,但一旦被他們遇上了大發期,目睹半小時內上百隻陸蟹過馬路,那種邊壓抑著激動情緒,邊手忙腳亂地紀錄的滋味,至今想起仍歷歷在目,細數這些年的成果,毛足圓軸蟹、格雷陸方蟹、椰子蟹……等等,目前已發現小琉球至少擁有逾三十種陸蟹種類。

    帶著滿滿卵的毛足圓軸蟹。(圖片來源/曾毓文) 

    「限時封路」建議 還得通過「觀光」這關

    陸蟹調查不僅統計出小琉球常見的陸蟹種類、基礎數量與習性,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畫面,完備了資料庫,他們向公部門提出限時封路」的建議,希望在陸蟹出沒高峰期,重要地段禁行汽機車,或規範速限必須低於20公里行駛該路段,看來立意良好,但是否能實際執行仍沒有確切答案,對於一個正在快速發展觀光業的地區,每個決定都可能涉及多方利益,加上每個人對生態保育的使命感不一,若沒有拿捏好還可能引起在地居民的反彈。



    長時間的調查耗時耗力,近年來志工人數流失,如今僅剩56人,「做這些事真的都沒有好處嗎?當這些資料逐漸齊全、完整,可以幫助在地業者發展深度生態旅遊,假設有一天,當這些生物真的面臨滅絕危機,能幫忙復育的人不就是我們這群人嗎?」曾毓文道出無奈,卻也沒打算要放棄,直言沒有為陸蟹調查沒有明訂終點,因為他相信還有許多未知事物仍待被發掘,目前最新發現:近兩年,陸蟹數量開始有感的減少了,就是今年首要的調查項目。



    在尚未確認陸蟹減少的原因前,回歸人為力量可以做的,曾毓文還是呼籲在地業者、導覽員們應以身作則,帶導覽的同時也給予遊客正確的觀念,形成以「尊重」為本的旅遊意識。下次到小琉球時,如果幸運看見陸蟹媽媽過馬路,千萬記得減速慢行、或著乾脆停下車,駐足來場真槍實彈的自然課,在不妨礙、不傷害的前提下,欣賞小琉球最美麗的自然資產

    陸蟹志工在馬路上標示距離。(圖片來源/曾毓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李昱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