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想來先前介紹的景點似乎都帶有佛道色彩居多,今日我們就來平衡報導一下,來介紹一座天主堂吧。
恩…看到這個牌坊,相信很多朋友會覺得事有蹊蹺…雖然牌匾上寫著大大的「天主教會」,但這個形制怎麼看都有點Déjà Vu呀…再看看筆直的參道和兩排日式石燈籠,這個牌樓根本就是一座神社的鳥居吧!!!
BINGO! 現今「新城天主堂」在日治時代的身分,正是「新城神社」!
沿著參道繼續往內走,第二座鳥居與守衛神社的狛犬也出現了,大家應該更可以看出來這裡原來是座神社了吧!
然後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張照片鳥居下方有兩個蹲在地上的人,他們不是在玩沙也不是在擺奇怪Pose拍照,其實是在跟貓咪Play啦~
天主堂附近有蠻多貓咪出沒而且不太怕人,身為一個簡單的人,有貓咪我就給推!
經過第二重鳥居,左手邊出現了一座神秘的涼亭…
恩…雖然戴了頂現代的大紅帽,但這個水泥柱體分明是與鳥居是同一款Style,感覺案情並不單純。從它在參道左側一枝獨秀的方位來看,本邊大膽假設它就是原來新城神社的「手水舍」(註:給信徒參拜前洗手漱口的地方)。
後來經過本邊小心求證,這涼亭的確就是「手水舍」,只是原來洗手的石缸已經移入天主堂內,原址上放上了花蓮特產的大理石桌椅。
復向前行,又出現了一對負責守衛神社的狛犬。
看到狛犬基座的石牌被置換為「萬福源」、「聖母園」,就可以知道牠們現今日夜守護的對象已經換神啦。
蛤?你說新的守護對象是誰?
既然「新城神社」都已經改叫「新城天主堂」了,守護的對象當然是我們尊敬的「天主之母童貞榮福瑪利亞」,阿門!
各位客倌看到這,可能會油然而生的疑問是 ─ 啊怎麼都在看神社遺址,說好的天主堂咧?
別急,這不就來了嘛。
有沒有覺得這教堂的造型很奇異,彷彿有艘船的感覺?
沒錯,有教堂又有船,天主堂的建築概念顯然是一座「諾亞方舟」啊! 更值得讚嘆的是這座教堂至今已有50幾年歷史,在五O年代的花蓮能起造如此造型特異建築著實不易!
而新城天主堂並不只是建築形式上的方舟,天主堂對新城小鎮而言實際上更是生活中的方舟。從天主教聖奧斯定咏禮會接手荒廢的神社改造為教會後,不僅開辦了全花蓮第一所幼稚園,更在天主堂旁設立了新城天主教醫院,為小鎮奠下了教育和醫療的發展基礎。
正在感念天主垂憐新城之際,我發現到了堂前的花圃內有座神秘的石碑。
「殉難將士瘞骨碑」 咦?殉什麼難?
站在原地用手機查了一下,原來指的是1896發生的「新城事件」。簡單來說事件經過是駐在新城的日軍性侵了附近原住民部落少女,鄰近原住民群情激憤,於是聯合圍攻駐在新城的日軍,共殺死23名日本人,而這座石碑就是日本政府設立用來弔念這些日本人。其實也正因為有這座紀念碑,後來日本政府才在此地建起神社。
唉,想來歷史上總是充斥著各種愛恨情仇。回首看著站在原來神社本堂基座上的聖母瑪麗亞聖像,想起了一首老歌:「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